第A07版:健康许昌

许昌市妇幼保健院

出生3个小时的婴儿呼吸困难 电子支气管镜揪出“元凶”

该院医务人员为患儿做检查。

□ 记者 刘地委 文/图

刚出生的婴儿伴随着啼哭,意味着开始建立自主呼吸,但新生儿果果(化名)没那么幸运。

11月15日,出生3个小时的果果突然呼吸急促、口吐泡沫,由许昌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转入该院新生儿科。经过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后,果果被诊断为先天性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该院小儿外科的医务人员立即为其实施手术。手术后,果果的病情明显好转。

这是许昌市妇幼保健院使用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术救治的最小胎龄的新生儿,标志着该院在新生儿危重疑难疾病的诊疗水平上再上新台阶。

“先天性气管食管瘘为新生儿期严重的消化道发育畸形,对患儿危害很大,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严重肺部感染,危及患儿的生命。”为果果实施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术的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朱少娟对记者说。

朱少娟告诉记者,气管与食管是相邻的两个管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气管和食管逐渐分开,如两者分开不彻底,连在一起,则形成瘘,并且气管食管瘘常伴有食管闭锁的发生,可能造成患者进食东西时进入气管,出现进食呛咳和反流,并呕出咽喉部分泌物,患儿常因吸入性肺炎和呼吸窘迫而危及生命。

电子支气管镜细小、柔软可弯曲,可以经鼻、声门进入患者的肺部和支气管等部位,有利于直接观察隐藏在气管、支气管及肺内深部难以发现的复杂疾病状况,如气管黏膜、管腔有无畸形或异常,有无管瘘及分泌物等。电子支气管镜可以直达病灶,进行检查、灌洗,治疗效果良好,对减少患儿(尤其是支气管有分泌物滞留已经形成痰栓的患儿)疾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术作为一种微创诊断及治疗技术,在许昌市妇幼保健院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支气管异物吸入、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或持续性喘息、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同时用于气管、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畸形,肺不张,肺气肿,血管、淋巴管、食管发育异常,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及治疗,不明原因的生长发育迟缓、睡眠障碍等需要鉴别诊断等。

许昌市妇幼保健院自开展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术以来,已惠及多名患儿。此次成功为新生儿实施该技术,为该院今后在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治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