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然而,“最美家庭”的“密码”各有不同。
近日,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许昌市的刘建刚家庭、王变变家庭入选。那么,在全国众多参评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这两个家庭有哪些过人之处?
12月3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们的故事平凡而璀璨,他们的“美”令人向往,他们的“最美家风”值得弘扬。
美在奉献
刘建刚家庭:越是平凡处,越是见初心
刘建刚家庭始终秉承“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的优良家风。
刘建刚20年间4次下乡驻村,8年时间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战场。
“当做任何事时都心怀感恩,都有对向上、向善的追求,就能收获幸福。”刘建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7年11月,刘建刚来到禹州市郭连镇张涧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2001年参加“三个代表”驻村工作队算起,这已是刘建刚20年来第四次驻村了。多年的驻村工作,让他成了掌握各项政策的“问不倒”、熟知村内情况的“活电脑”。提起刘建刚,村里的乡亲们都知道这个从许昌来的“刘书记”不但说话幽默风趣,还特别能干实事。
“村里修了水泥路,安了太阳能路灯,扩建了文化广场,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将老村部改造成标准化卫生室,又新挖了一口深水井。现在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管,干啥都可方便,跟城里比着一点儿也不差。”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赞不绝口。
在单位和家庭的鼎力支持下,刘建刚坚持“抓党建促发展促脱贫”,先后建成村党群服务中心、廉政文化游园,兑现了把“软弱涣散党支部”建成“五好基层党组织”、确保贫困发生率超3%的派驻村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的庄严承诺。
如今,张涧村流转土地成立农业合作社,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年收入已超30万元;开发公益岗位,建设“扶志超市”,引导村民创业、就业;成立全市唯一一家三甲医院村级“医联体”卫生室,留下“不走的卫生健康服务队”;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新模式,建成医养结合的村级幸福院助餐点,实现了孤寡、残疾、留守老人一日三餐不用愁,头疼脑热不出村;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让农村妇女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中发挥优势,提升价值;关爱留守儿童,连续两年开展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刘建刚先后被表彰为全省人防系统2018、2019、2020年度脱贫攻坚标兵、许昌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尤其是疫情期间卓有成效的防控工作,得到了许昌市委组织部通报表扬。他的派驻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许昌市五好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红旗村、信访稳定红旗村、基层党建红旗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村等荣誉。
刘建刚的妻子获得了全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先进个人、许昌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许昌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刘建刚的儿子获得了许昌市阳光少年等荣誉。
美在坚守
王变变家庭:一家人与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
“让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上学”是王变变家庭的共同理想。
王变变临危受命,捐物资、筹资金、访生源,丈夫靳塬统放弃前途,主动申请到观音堂小学支教,为学校的发展助力。3年时间,他们将一个只有两名教师、7名学生、即将撤销的教学点发展成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完全小学。
现年35岁的王变变是禹州市花石镇观音堂小学校长。在她担任该校校长之前,该校仅剩2名教师、7名学生,濒临关门。2016年春季,王变变临危受命,接任观音堂小学校长一职。面对破烂不堪的校园和仅有的几名学生,王变变没有被吓倒,而是坚强地扛起了学校振兴大旗。
她的这一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全力支持。为改变该校破烂不堪的面貌,王变变全家人一起上阵,一边跑招生,一边抽空铲除校园的荒草,清理杂物。为了节省开支,她能自己干的坚决不花钱请人干。她的丈夫靳塬统经常到学校帮忙刷墙、架线、安装水管、绘墙体画等,什么活儿都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后,校园变得干净了,教室亮堂了,自来水接上了,学生也越来越多了。
如今,人们走进观音堂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两层教学楼,外墙贴着白瓷砖,楼前的一小块空地被铺成了彩色,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教学楼内书声琅琅,俨然是现代化农村公立学校的景象。
该校6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作为校长,王变变深知,相对于文化课来说,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加重要。从2016年开始,观音堂小学放学后免费为学生辅导作业,并看管孩子。
王变变在处理好学校诸多事宜、教好课的同时,用心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等。慢慢地,全校200多名孩子的情况都“装”在了她的心里。
为了引进优秀师资,让农村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王变变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将自己家新盖的两层楼房装修一新,配备空调、饮水机、热水器、抽油烟机等设备,免费提供给新入职的特岗教师、支教大学生居住,她和家人搬进老房子居住。
随着学生的增加,该校面临教师人手不够的问题。为减少学校开支,除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外,王变变还担负起三、四、六年级的数学、英语等4门课程,并邀请身为退休教师的婆婆马彩峰到校义务任教,让丈夫当学校的勤杂工。
学生多了,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严重不足,但该校没有钱购买,王变变就将自己家的电视机、打印机、电风扇等一股脑儿地搬到学校使用,并垫资购置了大型滑梯、悬浮式运动地板、广播器材、空调、窗帘等,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当校长真的不容易,有时候我会感觉很累,但看到学校和孩子们有了些许进步,我就感到很幸福。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为农村基层教育作出更大贡献。”王变变说。
■ 相关链接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最美家庭”13个(含今年入选的两个)、全国文明家庭2个、全国五好家庭4个。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目前,全市117万个家庭中有109.6万个参与到家庭文明建设中,对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