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峰塔

欧阳修的西湖放歌

□ 李鑫

在文坛大佬欧阳修的一生中,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人生乐章的主旋律,无论春风得意还是流年不利,许州(今许昌)和西湖始终是他心中的白月光。

公元1036年,欧阳修因为与范仲淹“英雄所见略同”而遭到政敌的打击,被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同时,他前后娶的两任妻子都因病早亡。仕途失意,亲人早逝,让而立之年的欧阳修人生跌至谷底。他无处说凄凉,只有暗自神伤。就在此时,一缕春光温暖了他的心房。这束光让他看到了友情的可贵,这束光让他重燃了追梦的希望,这束光便是远在许州为官的好友谢伯初。一个政治生涯被宣判缓刑的人,别人唯恐避之不及,而谢伯初不仅没有疏离,反而给他写信题诗加油打气,这让欧阳修仿佛看到了西湖的春天。于是,1037年2月,欧阳修回赠了一首《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唯有东风旧相识。

一首诗百来字,居然用了九个“春”字,这首诗与其说是回赠,倒不如说是一种心灵歌唱。因为这时的欧阳修不仅没到过许州,更没见过许州西湖的盛世美颜。此时此刻,也许只有深情厚谊的许州老友和想象中如梦似幻的许州西湖能够安慰到欧阳修那颗潮湿而破碎的心。

就在写过这首诗后不久,同年的阳春三月,欧阳修终于来到神往已久的许州西湖,此时的许州西湖水面百顷,湖光晓烟、蕊杏含春,烟波浩渺的许州西湖使欧阳修困顿的心境顿时开阔明朗起来,他不禁发出了“西湖者,许州胜地也”的赞叹。就在这个春天,欧阳修迎来了一束束花开,品味到了爱和暖,走进了自己的四月天。在许州,欧阳修与妻子薛氏完婚,从此一生相伴,连抱四娃。欧阳修的四子欧阳辩生活在许昌,血脉绵延至今已有近千年。如今,襄城县麦岭镇欧营村近半数村民都是欧阳修的后裔。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欧阳修正是如此。他在仕途上极不顺畅,贬谪是常有的事,接踵而至的苦难反倒让欧阳修催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灵魂。他早年自诩为“达老”,意思是今后无论遇到多么糟心的事,自己都要做一个旷达超脱的人。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顶级歌词作家,他写的歌词新鲜出炉就“炸”街,是当时坊间最时尚的元素;他是文学巨擘,他的《醉翁亭记》自问世以来圈粉无数;他是史学家,《二十四史》中的《新唐书》《新五代史》就是他主持编纂的;他是政坛领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是肝胆相照的挚友;他是朝堂肱骨,在仁宗、英宗两任皇帝立嗣的国本大事上,他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他一手提拔了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司马光、张载、包拯等人,使“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成就了北宋文坛和政坛最为辉煌的一代;他晚年以“六一”居士自称,藏书一万,金石遗文一千,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吾一翁,谓之六一;辞官隐退后,他居住在颍州西湖畔,一连写下十一首“西湖好”诗歌,带着惬意的情怀“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直到终老。

压不倒你的,必使你强大。哪怕生活平凡到毫无新意,甚至充满苦难和不堪,你依然可以过得风生水起。纵观欧阳修的一生,他不以个人得失而放弃原则和理想。他在波诡云谲的朝堂中,虽与王安石为政敌,却亦师亦友。他是晏殊的学生,因为暗讽老师不体恤民间疾苦,最终两人“无可奈何花落去”,始终未能“似曾相识燕归来”。然而,经历过政治风雨洗礼的文人士大夫说,当欧阳修真正摆脱这一切的阴影后,他看待世界的眼光是与众不同的。因此,当我们今天再看《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时,依然能真切地感受到欧阳修在65年的人生苦旅中,是怎样以坚定的信念和达观的情怀,豪情纵酒须放歌,终于迎来了春色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