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晓) 12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变为8.4%,释放资金约1.2万亿元。这也是继今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后的第二次调整。那么,这次降准,对老百姓的生活将产生哪些影响呢?
要想知道降准对自己有何影响,要先知道什么是准备金。
每个人都有储蓄。储户把钱存到银行,银行把钱贷给企业和个人支持生产和消费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而央行要求银行须从吸纳的存款中留存一部分资金出来应对储户提现的需求,这部分留存的资金就是存款准备金,这个留存的比例就叫存款准备金率。所谓降准,就是央行降低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宏观层面来讲,降准加强了货币流动性,也就是社会上流通的钱变多了。
那么,降准对老百姓的“钱袋子”有何影响呢?
货币流动性更加宽松的情况下,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等的收益率或将走低,对股市而言属于利好。
货币型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同业资金拆借,投资者获取的收益,主要来自基金公司把募集到的资金借给银行,换取稳定的收益。市面上资金多,将对货币基金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市场资金流动性宽松,会导致金融体系大量流动性空转,使银行理财产品和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下降。
社会上流通的资金增加,其中一部分钱会流向股市,虽然从过去央行降准之后股市的表现来看,涨跌不一,但从近年来几次降准后上证指数的表现来看,股市上涨概率更大。
12月6日,在降准消息尚未公布时,A股早盘在证券、银行、保险等大金融股的带动下一度冲高,但随后逐渐回落。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5%,收于3589.31点。从过去中国银行6次降准之后股市的表现来看,两周以内上涨的概率为80%。
本次降准对股市来说正值年末,这对股市或是一个正向的提振作用,跨年行情有望正式启动。
其实,央行的降准政策主要是降低资金成本,减缓小微企业融资的困境,服务企业和经济发展,因此,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有限,无须要过度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