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神舟十三号“感觉良好” 乘组圆满完成二次出舱

空间站实施舱外作业将成常态

12月2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结束出舱任务返回。

今天0时55分,经过约6个小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三位航天员即将在太空迎接新年到来。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已有73天(以12月27日计),并已于11月7日完成了第一次出舱活动,因出舱过程顺利圆满,三位航天员也拥有了一个新昵称——“感觉良好”乘组。

“我是03,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首次出舱活动时,叶光富的任务是在舱内配合支持翟志刚、王亚平进行舱外作业。当时,他就对这次出舱活动作了“预告”。

这是乘组在轨期间开展的第二次出舱活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灯火通明,翟志刚和叶光富身着我国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节点舱内静静等待。在得到地面控制中心的出舱指令后,18时50分,航天员叶光富打开舱门并率先出舱,顺利完成对机械臂的一系列操作。

随着机械臂移动到指定位置,19时37分,翟志刚小心系好安全绳,熟练地完成出舱动作。他沉稳地向相机挥了挥手,“我是01,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并与叶光富互相挥手致意,地面在岗的航天科技人员纷纷致以掌声。

为后续出舱积累经验

这句话,已经是翟志刚第三次在太空说出。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翟志刚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出舱太空行走,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带到茫茫太空。

在一个多月前的11月7日,翟志刚和王亚平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这是翟志刚时隔13年后第二次执行出舱任务。

第三次出舱任务来得更快,至此,翟志刚成为出舱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此次是空间站阶段中国航天员第4次出舱。舱外活动期间,先后完成了全景相机C抬升、舱外作业点脚限位器安装及相关工效验证、携物转移验证等任务。同时,进一步验证了核心舱气闸舱、舱外服、机械臂的功能性能,进一步考核了出舱活动相关技术、舱内外航天员协同以及天地协同能力,为后续出舱活动进一步积累了经验。

翟志刚和叶光富全程动作稳健,举重若轻。但事实上,身处舱外的他们时刻面临着来自太空的种种威胁,真空、失重环境、超低温、无处不在的宇宙射线……而“飞天”航天服就是他们最坚实的屏障。

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跨年

约6小时的舱外工作后,翟志刚和叶光富陆续返回中国空间站。在进舱前,他们为全体科技人员的辛苦付出点赞,地面也对三位航天员的付出表示感谢。

“祝贺01个人第三次出舱、03个人首次出舱圆满成功,欢迎回到中国空间站!”王亚平在舱内迎接两人凯旋。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投入下一阶段在轨工作任务,以“感觉良好”状态迎接新年到来,这也将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跨年。

出舱活动全程,天地间声音、图像传输稳定。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总工程师单长胜介绍,本次中心调用了天链二号01星和天链一号03、04星共同为中国空间站组合体进行天基测控支持,特别是利用天链二号01星独有的多址天线,填补测控间隙,持续稳定在空间站和地面控制中心之间建立视频、话音等数据的双向传输链路,保障地面实时掌控航天员出舱活动状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实施舱外作业正在成为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工作常态。后续,中国航天员将开展次数更多、更为复杂的出舱活动,为空间站顺利完成建造及稳定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北晚)

■ 揭秘

天和机械臂 再次托举航天员作业

在翟志刚、叶光富出舱工作时,舱内的王亚平全神贯注地配合地面操控着机械臂,在本次出舱活动中,机械臂操控动作密集。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这个“大家伙”有三“最”:是同类航天产品中复杂度最高、规模最大、控制精度最高的空间智能机械系统。

一个多月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首次出舱时,机械臂就成功实现了托举航天员、抬升全景相机位置等动作,并且展示了在舱体表面“爬行”的大范围转移能力。

在本次出舱活动中,机械臂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辅助航天员抬升舱外全景摄像机C。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机械臂技术负责人胡成威介绍,目前这处相机的安装紧贴舱体外壁,拍摄范围有限,相机安装支架后视角会更宽阔、看得更远,更有利于观察舱表状态和航天员舱外活动。

胡成威介绍,此次需要抬升的相机所在位置比较特殊,机械臂要避开舱外设备,运动时需要更加平稳、精确,安全性和控制精度要求都很高,稍不留神就可能会发生碰撞危险。

为了圆满完成辅助航天员出舱任务,机械臂研制团队配合空间站系统开展了大量的仿真工作,进行了多次飞行程序推演以及1∶1模拟演练,确保各岗位人员熟悉协同流程,对故障预案了然于心,能在“第一时间”做好应急处置。

在抬升相机的工作完成后,机械臂充分伸展开来,带着航天员进行大范围转移,绕核心舱半圈,到达新的目标位置。航天员在机械臂的支撑下,完成了舱表脚限位器设备安装。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机械臂飞控负责人高升介绍,舱表脚限位器能够固定航天员的双脚,提高航天员的舱表作业能力,确保其在后续工作时腾出双手,完成更多更复杂的作业任务。 (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