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透过文物看许昌

影青堆塑盖瓶:隐藏在深处的美

□ 记者 黄增瑞 通讯员 周衫衫

影青堆塑盖瓶局部。

许昌博物馆馆藏影青堆塑盖瓶。 图片由许昌博物馆提供

核心提示

在我国传统制瓷工艺中,介于青白两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叫青白瓷。青白瓷其质感如青白玉,有“佳者莹缜如玉”的美誉,它是以宋代江西景德镇窑为代表的一种独具风格的瓷器。

直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釉色出现,才改写了“青瓷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使世界陶瓷行业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局面。在许昌博物馆三楼,有一件影青堆塑盖瓶是青白瓷。那么,这件影青堆塑盖瓶来自哪里?在古代有何用途?它与禹州钧瓷有着怎样的联系?

1986年出土于襄城县城关镇砖窑厂

2月上旬的一天,记者在许昌博物馆三楼“许州记忆”陈列厅见到了影青堆塑盖瓶。

许昌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文利说,影青堆塑盖瓶是随葬品,它的造型丰富,制作难度大,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影青堆塑盖瓶胎骨白中泛灰,瓷质良好,通身施青白色薄釉,釉层之中普遍呈现冰裂炸纹,就如同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冰裂之美,让人叫绝。

仔细看,影青堆塑盖瓶的盖呈锥式盔状,盖身有四条附加卷云条纹,各面皆塑有一片滚动扩散的云朵。瓶盖顶部还塑一垂莲,有一只屈腿仙鹤蹲伏其上,平视前方,惟妙惟肖。该瓶颈部,以堆贴技法,遍施云气纹地,其间塑一圆日,并错落有致地贴塑七只凤鸟,皆作展翅引颈架云翱翔之姿。又以高附加堆贴一条头上长角、瞠目巨口、四爪用力、腾云驾雾的虎头蛇身之龙。龙头之下,塑一堆尊头戴风帽,身着圆领长袍,双手合执,举目向上的仰视之俑。俑的两边云朵之上,一边贴塑一鹿,一边贴塑一犬,皆引颈昂首。正对仰俑之下的瓶肩上,还贴塑一尊戴樸帽,身穿圆领长袍,全身匍匐,双腿跪伏,双肩平扑,面作左下侧视,似聆听状的伏听之俑。伏听之俑两边,贴塑12尊头戴护脑风帽,身着对襟长袍,伫立恭候的武士神俑, 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此瓶长颈,圆腹,圈足,通体施青白釉。通高85厘米,瓶盖高17.5厘米、口径10.5厘米。造型规整大气,颈至腹部凸起四道弦纹,线条简洁雅致,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瓷质精良、色泽淡雅,造型秀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1986年7月,这件保存完好的影青堆塑盖瓶,出土于襄城县城关镇附近的一个砖窑厂。

青白瓷备受宋代文人青睐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这是当年周杰伦在《青花瓷》中一段经典的歌词。对于歌词中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有学者在深究这里面的“天青”两字时,认为它所指的其实不是青花瓷,而是青白瓷。

陈文利说,影青是宋元时期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的薄胎瓷器,乍看起来几乎就是白色,但它与牙白色和乳白色不同,而是在素白釉中泛出一种青色,故称为影青瓷,也叫“影青”“隐青”或“映青”。宋代影青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这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

宋代青白瓷因其釉面青白淡雅、胎质坚致细腻、色泽温润如玉,还备受宋代文人青睐。

在宋人的诗词中,就有不少赞美青白瓷的句子,如女词人李清照在其《醉花阴》中所写:“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指的就是色质如玉的青白瓷枕,通篇文字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南宋蒋祈在我国第一部陶瓷专著《陶记》中也这样写道:“景德镇有窑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由于这种瓷器的透光度较好,若仰光透视,其胎上所印、刻花纹可内、外影见故称影青瓷,在宋、元时期曾行销海内外。

近年来,不但在江西景德镇附近的牛屎岭、枫沅、三宝和南市等不少窑址出土有大量的影青瓷片,而且在江苏、湖北、广东、广西、山东、河北、河南以及我国东北地区的考古发掘中也都有发现。

青白瓷因其质感如青白玉,有假玉器和“佳者莹缜如玉”的赞誉,是隐藏在深处的美。

过去人们常形容五代柴窑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加以赞美。

另外,瓷器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特别是钧瓷的出现,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成为钧瓷的基本特色,它也改写了青瓷和白瓷统一天下的历史。

影青堆塑盖瓶是随葬用品

影青堆塑瓷瓶始于北宋后期,盛于南宋。到了元代,这种瓶的造型逐渐简单,分布范围渐小。

“它是我国宋代长江下游地区流行的一种特殊的随葬品,它的颈腹间往往有飞鸟瑞兽、楼阁建筑、仙佛人像、乐伎杂耍、龙虎鸟兽等堆塑,形制繁复、制作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陈文利介绍。

千百年来,从宋墓中出土的青白瓷数量、种类众多,而且分布范围很广。以考古资料为证,在江西、江苏、辽宁、吉林、内蒙古、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陕西、四川等地,都有青白瓷出土。这说明我国宋代的交通发达,商业和经济繁荣与昌盛,也说明了人们对青白瓷的喜爱。其中,饮食用具有碗、盘、碟;酒具有壶、注子、注碗、杯、托子;另有香熏、枕、女士用的母子盒、专用作明器的塔式盖罐等。

影青堆塑瓷瓶延续的时间很长,制作造型也有一定差异,其形制或瓶或罐,但都是随葬品。其意图依然是希望死者能够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其生前的生活。

陈文利说,影青堆塑瓷瓶是我国丧葬习俗中的“慎终追远”和“安魂佑生”传统思想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也展现了陶瓷功用的多元化、特殊性和广泛性,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收藏价值。

许昌博物馆馆藏的这件影青堆塑盖瓶,对研究我国历史上南北对峙的政治、交通和商业文化交流,以及制瓷、雕塑、绘画等艺术和乡风民俗都提供了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