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许昌记忆

许昌记忆·老街巷、老胡同系列(35)

榆柳街:因栽种榆树和柳树得名

□ 记者 张铮

榆柳街的行道树以榆树和柳树为主。

榆柳街两侧有很多小店。 记者 张铮 摄

核心提示

一街一巷都是城市的符号,记录着城市的过往。那么,榆柳街、古槐街等以树木命名的老街,是不是旧时许昌城市绿化的佐证?

又是一年春来到,树木吐绿、万物复苏。3月3日,记者来到市区榆柳街,追寻这条老街的故事。

■ 街名的来历与树木有关

榆柳街在西湖公园南门东侧不远处。这条老街很窄,但两侧店铺林立,充满烟火气息。每到吃饭时间,来这里就餐的市民络绎不绝。

榆柳街是市区唯一一条行道树以榆树和柳树为主的街道。时下,榆柳街两侧的榆树和柳树已经开始吐绿,枝条在空中交织。

榆柳街的老居民、今年74岁的胡淑梅告诉记者,以前,榆柳街因位于城隍庙以西,被称为庙西街。清末,街中长着一棵大榆树和一棵大柳树。后来,街道两侧榆柳成行,遂改名榆柳街。

“我小时候,榆柳街是一条狭窄的小土路。”胡淑梅说,榆柳街周边有魏都区委、区政府办公所在地,还有市房管局、市工人文化宫、人民电影院,以及魏都区广播电台和魏都区民政局、魏都区卫生局、魏都区文化局等“八大局”。

榆柳街,因树木而得名。市园林绿化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榆柳街是按照“种一棵榆树,种一棵柳树”的标准栽种行道树的。

这种栽种方法很科学,在绿化上被称为株间混合栽种法。如果单一树种栽种面积过大,病虫害一旦出现,会迅速蔓延,难以控制;而用株间混合栽种法栽种行道树,能够有效减小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延缓病虫害的蔓延速度。

榆柳街上的行道树是2001年栽种的。如今,一些榆树长得过于高大,在旁边建筑物的影响下,树干开始倾斜。无奈之下,园林部门只得定期修剪树木的枝干,以保障行人的安全。

说完树木,我们再来说说榆柳街的老居民是如何打水的。

市区井巷街与榆柳街相邻,其因街上的一口大井而得名。已故许昌名绅李季安在《忆民国时期的许昌县城》一文中说,民国时期,许昌四个城门内各有一口甜水井,其余的都是苦水井,群众中因此流传着“许昌县城,口甜心苦”的俗语。其中,西门内大槐树下那口井的水最甜,水量也最大,全城约一半住户的饮用水来源于此。

“我们离这口甜水井近。我听老一辈人讲,他们那时候都是在如今的西湖公园南门附近打水喝。”胡淑梅说。

■ “榆抱柳”曾是“三大树木奇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榆柳街除了街名的来历与树木有关之外,旧时的“榆抱柳”还是许昌城内的“三大树木奇观”。

那么,“三大树木奇观”究竟有啥传奇故事?为一探究竟,记者查阅了很多史料。其中拨贡张庭馥在民国十二年编撰的《许昌县志》记载,当年,菅胡同里的一棵柳杏树、榆柳街中段的一棵老榆树、八里桥关帝庙(灞陵桥)附近的一棵紫薇树,被人们称为许昌城内的“三大树木奇观”。

对于榆柳街中段的老榆树,史料是这样记载的:当年,榆柳街的一棵人腰粗的老榆树,由于年深日久,树干中空,不知什么时候,榆树中间生长出一棵柳树。后来,柳树慢慢长大,浓荫蔽日,被人们称为“榆抱柳”,更有人视其为“神树”。经常有善男信女在树枝上系上写有祈子求福字样的红布条,还在树下焚香燃纸,祈求家庭平安、人财兴旺。

对于菅胡同里的柳杏树,史料记载:有一年夏天,大雨过后,地面沉陷,菅胡同里的一棵百年杏树倾斜。为了不使杏树倾倒,王姓居民用一根“丫”字形柳树枝支撑着杏树的树干。没想到,柳树竟活了下来。这样,杏树和柳树相互依存,交错生长。数年之后,这棵枝繁叶茂的柳杏树需要两个人才能抱住。1913年前后,这棵柳杏树成为许昌城内的一大奇观,吸引了鄢陵、禹州等地的人前来观赏。后来,还有文人以此树为题,写下了“许昌城内遗风韵,胡同柳树结红杏”的诗句。这棵柳杏树就此闻名天下。

而八里桥关帝庙附近的那棵紫薇树更为神奇。传说只要有人用手触摸它,就会引起它的枝叶来回摇动,不久恢复原样。因此,紫薇树又被称为“痒痒树”。

■ 狭窄的街道充满烟火气息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些耳熟能详的老店:略带氤氲气息的招牌、斑驳的桌椅、眷恋在舌尖的味道……

说起城市的烟火气息,不少许昌人觉得榆柳街虽然狭窄,但烟火气息浓郁,有大家记忆深刻的美食、小吃。

胡淑梅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榆柳街居委会位于井园街(现市场后街西段),可以搞经营,于是从周口请来厨师,开了一家饭店,主营胡辣汤、肉盒、油条、炝锅面等。因为地理位置好,该饭店经营了10多年,生意一直十分红火。同时,该居委会还开办了裁缝店、诊所以及糖烟酒商店。

榆柳街有一家开了20多年的小店,让无数许昌人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这家早餐店的菜馍真是能吃出家的味道。”市民黄小伟说,他从参加工作时起,就一直在这里吃早餐。

除了小吃店,榆柳街上还曾有一家黎园大酒店,是许昌特一级酒楼,在20世纪90年代是许昌比较有名气的高档饭店。

黎园大酒店于1995年开始营业。早在酒店开业伊始,酒店管理者、曾在许昌老字号大兴斋从事多年领导工作的谷经理,就结合该酒店的特色,提出菜价必须高于大排档但要低于同类酒店,定位于工薪阶层;在服务上要学习借鉴星级酒店的标准,让每一位顾客花钱不多就能吃得开心、舒心、放心。为此,该酒店多年来坚持从环境、菜品特色、管理服务上下功夫,从不以牺牲顾客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兴隆。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时光的车轮不停地转动,但终究难逃相忘于江湖的命运。满满的烟火气息,落实到人们日常的油盐酱醋茶和衣食住行,又历经无数风霜雨雪的磨难,才会有如今一派自然和谐、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想,榆柳街在人们心中能留下记忆,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街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充满烟火气息、生活气息的榆柳街留下了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