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整改“五风”,他带领中央河南调查组奔赴长葛;深入基层,他说自己从小学过倒灌浇地;田间劳作,他动员抗旱有效缓解粮食问题;实事求是,他要求一切决定要先调查研究……1961年,在几间低矮的瓦房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奉命带领中央调查组一行12人长驻长葛135天,深入展开调查,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得到解决,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转变。
本期《许昌往事》,记者将带您走进中央河南调查组旧址,回忆那段艰难岁月。
【调查研究】 整改“五风”,中央河南调查组奔赴长葛
3月13日,记者走进中央河南调查组旧址,这里共有9间瓦房,面积180平方米。房间里一件件老旧的办公用具、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一个个图文并茂的故事……记录了中央河南调查组在长葛工作的点点滴滴。
那么,中央河南调查组为啥要到长葛进行实地调查?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初期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当时“浮夸风”“共产风”“强迫命令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等“五风”在全国泛滥,河南是全国的重灾区。
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中央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将1961年定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全党上下因此兴起了调查研究的热潮。
为及时了解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两个指示的贯彻落实情况,纠正“共产风”,恢复农村经济。
1961年4月10日到8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率国务院机关党委书记侯亢,国务院副秘书长曾一凡、赵守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李孟夫,国务院人事局局长金树旺,国务院办公厅副主任黄仁、田方等12人组成的中央调查组,来到长葛县蹲点调研。
【深入基层】 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学习倒灌浇地
中央河南调查组来到长葛的第一天,就听取了时任长葛县委“第一书记”张汉英的汇报。习仲勋随即决定,由县委书记处书记张继增等参加工作组配合工作,到存在问题多、情况复杂、最能展现当时农村现状的和尚桥公社宗寨、樊楼、杜村寺等三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大队,进行重点调查。
“当时我23岁,是宗寨大队(原和尚桥公社宗寨大队)会计。习老给我印象就是实事求是,踏实求真。晚上吃完饭,他顺着河堤找到我,让我领着他到村民家里了解情况。”3月13日,在长葛市长社街道办事处八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87岁的刘水柱对记者说。
有一天,宗寨村民李恩和李三运在田间的土井旁摇辘轳倒灌浇地。习仲勋路过时,脱下鞋袜,挽起裤腿,从李恩手中接过辘轳把儿,熟练地摇辘轳提水。李恩见他动作娴熟,夸他是个好把式。习仲勋说:“老乡,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在家学习倒灌,浇过菜园子。”
习仲勋亲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得到当地村民的认可。调研期间,习仲勋要求调研组工作人员:“下去搞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只有几里路就不要坐汽车、骑自行车,步行前往最好。”
【亲民为民】 深入田间劳作,有效缓解粮食短缺问题
1961年5月2日,习仲勋来到长葛的第22天,长葛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这是习仲勋经过在长葛近一个月详细调研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上,习仲勋说:“要置身于群众中,使群众不把你当外人,而是把你看成自己人。我们要把自己看成普通劳动者,是群众的一员,不是立于群众之上,而是要和群众一起商量办事。”
八七社区87岁的村民王丙坤,对习仲勋的记忆十分深刻。当年,王丙坤是宗寨大队第六生产队会计。据他回忆,1961年春,由于长时间没有下雨,麦苗干旱发黄。
“我们几个人在村东侧抗旱浇麦,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在田间地头查看。”王丙坤说,其中一名干部将鞋袜一脱,挽起裤腿,从生产队队长刘林手中接过铁锹,在麦地里改水道。改了一畦地左右,该干部在水池里洗了洗脚,穿上鞋袜后,挥手离开。
“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就是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真的没想到副总理能那么朴素,跟我们一起改水浇地。”王丙坤说。
为了保证农民有饭吃,习仲勋动员全县人民抗旱,带领工作组深入田间参加劳动,他和村民们一起推水车、摇辘轳、挖渠、打井。
习仲勋衣着朴素、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和群众的关系非常融洽。在他的动员指挥下,长葛在当年大旱的情况下,夏粮依然获得了好收成,使当时粮食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实事求是】 不凭主观推断,一切决定要事先调研
落实中央“十二条”和贯彻“农业十六条”是当时做好工作、扭转农村困难局面的首要任务。要想完成这项任务,最重要的是先搞好调查研究。
习仲勋在长葛县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一切决定都要事先调查研究,不能凭主观推断臆想,不能光看现象,要看本质……学会实事求是,一切经过调查研究。”
为准确了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习仲勋除了听取县、社、队干部的汇报外,还带领调查组深入群众中搞调查,倾听民众的声音。他利用傍晚沿清潩河散步的机会和社员们交谈,利用休息时间到农民家中走访。在对樊楼大队第五生产队46户农民家走访调查时,习仲勋和农民促膝谈心,逐户了解群众对公共食堂的看法。
由于深入群众,习仲勋掌握了许多有关农村的真实情况。在他的带领下,中央调查组深入农村各个生产队,全面调查了农村各方面的情况,实实在在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贯彻中央指示,彻底反“五风”,做好农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事实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