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许昌往事

许昌屯南旧事(三)

百年皂角树,为啥说它“仁义”?

□ 记者 黄增瑞 文/图

皂角树上挂满了皂角。

李秀娥老人给记者讲述皂角树的故事。

核心提示

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之中,不管是人类还是自然,都经历过太多的变化。在我们许昌,古树非常多。在屯南社区的老街上,长着一棵百年树龄的皂角树。树龄长了,就会有传说伴随左右。屯南社区的居民都说这棵树“通人性”、讲仁义,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当年花8个银圆买下这棵树

皂角树又名皂荚树,树冠大,寿命长。皂角木材坚硬,皂荚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荚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涤织物。荚、子、刺均可入药,有祛痰通窍、镇咳利尿、消肿排脓、杀虫治癣之效。

当日,记者在屯南社区采访时,不少居民都说起了一棵皂角树。社区热心人和屯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保英带领记者前去观看 。

记者刚走到树旁,就围过来一群人。

记者走近看到,这棵皂角树的树干相对光滑,但在多年风雨的侵蚀下,有的树干长满了“皱纹”和树瘤。

粗壮的皂角树虽然在这个时节还没有长叶,一个个黑色的皂角却垂于枝头。

“树上这么多皂角为啥没有人摘呢?”记者发出这样的疑问。有居民讲,长在树枝上的皂角确实没有人采摘,除非皂角自然落在地面,才会有人捡拾。

这时,90岁的老人李秀娥从家里走了出来。她说,这棵皂角树至少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她嫁到屯里时,这棵树就长得不小了。

据说这棵皂角树所在的位置原本是大地主李自茂的,附近的宅基地和田地也归他所有。

“我小时候去过李自茂在许昌市南关的家,是蓝砖瓦房,南大街有不少门面房是他家的。”今年60岁的居民李春山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分到了田地,皂角树所在的这块地分给了一位叫李水彬的人。不久,李秀娥的婆婆花了8个银圆把这棵皂角树买了下来。

“我婆婆之所以买下这棵皂角树,不是为了把树伐掉,是因为看好树的高大,尤其夏季,它枝繁叶茂,树下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李秀娥说。夏秋季节,因为皂角树的树冠大,居民经常在树下乘凉、聊天儿。下小雨时,人在树下也不会被淋湿。

为啥说这棵树“仁义”

那么,群众为啥说这棵皂角树很“仁义”呢?就此,李秀娥说,这棵皂角树的生长过程很奇怪,好像很通人性一样。

比方说,这棵皂角树原来在路的一侧,当有人在路的南北面都建了住房后,皂角树的树枝就不再往房子的方向生长了。前些年,路南侧的老房子因为没人居住, 自然倒塌。皂角树的枝头很快向房屋倒塌的方向生长,这让人觉得很奇怪。

“你看这些树枝,当年为了不碰到树下这户人家的房顶,竟然慢慢枯死了。后来,树下的这户人家搬到外地居住,房屋年久失修,房顶坍塌成废墟,南边的枝条才重新发芽生长。”一位居民说,再看北边的这几枝,原来长势良好,树冠下垂得很厉害,几乎碰到北户人家的墙头。后来北户人家建了一个门楼,大树便把枝干收了回去,一点儿也不影响树下居民出行。“你说,皂角树多通人性啊!所以有居民就说,这是一棵‘仁义树’”。

在皂角树干上部,一处“关节”露出一个不规则的树洞。为防止树洞进水损坏树干,也为了防止小孩子在树洞里放火,热心居民用砖块和水泥对树洞进行了修补。

加强保护,留住乡愁

关于皂角树的故事,李秀娥说,早些年,她走出家门,见到一只白色的兔子爬上树,很快就没有了踪影。一天傍晚,她刚走出家门,就看见一个光背的男人蹲在树下。为了避嫌,李秀娥绕着树走了过去。但一眨眼的工夫,她再回头看,那个蹲在树下人竟然不见了。

一直以来,群众都不敢私自摘皂角树上的皂角,有人说,这是担心家人出事。

当然,这些都是群众迷信的说法,听听就行了。不过,这种说法倒也为古树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让世人对古树心存敬畏,这对古树保护有一定的意义。

“这棵皂角树每年都结不少皂角,皂角不仅能当中草药,还可以洗衣、洗头。” 李秀娥说,早些年,她老伴儿还在世时,他们经常摘一些皂角,把它们送给邻居使用。剩下的一些皂角,他们拿到城里卖掉,换点儿零花钱。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皂角不仅是天然的清洗剂,它还在许昌婚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送好儿’时,男方要送一对饱满的皂角,寓意成双成对和对女方善于持家的赞赏。结婚当天,女方要带回一大四小五个皂角,将其放到洞房的新床上。大的放床的中间,小的放床的四角,寓意女方能当家,生出的孩子有出息。”一位居民说。

有一年,许昌卫校的几位老师来到屯里,想摘些皂角上课用。经李秀娥家人同意后,许昌卫校的老师采摘了一些,并提出付钱。李秀娥说:“你们这是搞教育,做好事,我咋能收钱呢?”

屯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保英说,下一步,他们将通过为古树挂牌等形式,保护好这棵饱经沧桑的古老皂角树,为社区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