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热”上了热搜。位于河南中部的许昌热到啥程度?有没有破纪录?6月20日,记者采访了许昌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王东平。
“6月15日至19日全市出现高温热浪天气,预报20日至22日仍将有37℃至40℃的高温,35℃以上高温日数长达8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值。气象资料显示,1972年6月9日至17日,国家气象站许昌站最高气温持续9天出现35℃以上高温。”王东平说。
此次高温天气热到啥程度?
6月16和17日我市最高气温39℃以上,大部地区超40℃。
6月16日国家气象站许昌站最高气温41.2℃,为1961年以来同期次高值(1972年6月11日国家气象站许昌站最高气温41.9℃)。
6月16日和17日,全市分别有87%和65%的区域气象站气温超过40℃,其中16日襄城县姜庄最高气温43.5℃,17日建安区蒋李集最高气温43.1℃。
鄢陵地表温度连续破纪录!
6月16日至18日,鄢陵最高地表温度超过70℃,其中16日70.8℃、17日70.8℃、18日70.6℃,连续突破6月历史极值67.9℃(2012年6月13日、1961年6月12日),并且突破7月历史极值69.4℃(1961年7月21日)。
预计22日前我市高温持续
22日前,我国新疆到贝加尔湖为庞大高压脊,地面上我市处在长江以北的暖低压中,受高空西北气流下沉增温和地面辐射增温影响,我市将持续大范围37℃以上的高温天气,部分乡镇39℃至40℃。
为啥天气持续高温?
据王东平介绍,此次我市高温天气主要受地面暖低压影响,全市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加之大气干燥,有利于地面温度快速上升。同时,高空高压脊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一定下沉增温效应。在辐射增温和下沉增温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我市近期高温天气的发生。
高温天气何时结束?
22日傍晚到23日早晨我市有阵雨或雷阵雨,23日白天最高气温34℃至35℃;24日和25日晴天间多云,最高气温38℃至40℃,26日下午到27日我市有一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此次高温热浪天气结束。
如何应对高温天气?
此次持续的高温天气,可能会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农业生产需及时补水增墒。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驾驶人员应注意车内勿放易燃物品,开车前应检查车况,严防车辆自燃。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为啥你感受到的温度
比预报的气温高?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预报的气温与我们人体感觉到的温度常有出入。比如说在盛夏,我们总觉得气象部门的预报特别保守,高温已“变态残暴”,怎一个“37℃”了得?真实的原因是我们被自己的感觉“欺骗”了。
通常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在不受任何干扰的自然状态下空气的温度,而体感温度指的是人体感受到的空气的温度。当然,人体对外界温度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但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两者不会完全等同,预报的温度或者说实际温度与我们的体感温度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
比如说,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空气湿度、风速大小等都会影响人体的冷暖感受。湿度小、风速大时,即便高温天气也不会特别难耐;而如果湿度大、风速小,就会显得闷热难熬。又比如说,地面性质的不同也会影响到人体对外界温度的感知。盛夏的午时,在明晃晃、白花花的大太阳直射下,你站在水泥地、柏油马路上,想想天气预报给出的日最高温度,一定会有一种被欺骗了的委屈和愤怒。其实不是预报不准确,是因为地表温度过高,所以人体感觉到的温度要比实际气温高。
相关链接
夏季怎样防晒好 看看专家怎么说
□ 记者 张铮
近几天,大家是不是都在为防晒操心?那么,“对抗”高温天气,是涂防晒霜好还是穿防晒衣好?6月19日,记者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检中心的工程师周丽娟为您解答。
“防晒霜到底能不能防晒,主要看是否添加了防晒剂。”周丽娟说,防晒剂有十几种,不同的厂家会根据各自产品的需要,有选择地添加几种。防晒霜是利用紫外吸收剂对紫外线进行吸收,从而削弱其对皮肤的损害。不过,紫外吸收剂也有可能被人体吸收,所以皮肤敏感者要谨慎使用!
物理防晒,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物理学原理阻挡紫外线。周丽娟说,普通衣物其实就是很好的防晒屏障,结构组织紧密的衣物可遮挡90%以上的紫外线。
那么,夏季销售火爆的防晒衣防晒效果怎么样呢?
“消费者在购买防晒衣时,要特别注意两个指标,一个是UPF,另一个是UVA。”周丽娟说,UPF指的是紫外线防护系数。国家标准中纺织品UPF值最高的标志是50+,也就是UPF值>50。UPF值>50,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
UVA指的是穿透力最强的紫外线。UVA透过率越低,防晒衣的防晒能力越强。
依据我国的规定:只有当衣服的UPF值大于40,并且UVA透过率小于5%时,才能称之为“防紫外线产品”,两者缺一不可。
炎夏谨防“高温病”
□ 记者 孙江锋
进入夏季高温酷热模式,冷饮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然而,消暑时贪凉贪快,急性肠胃炎也会找上门。那么,除了肠胃疾病,夏季还有哪些常见的“高温病”,该如何预防呢?
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丁光伟介绍,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出汗多、胃口差,易出现脱水、缺盐、中暑、热感冒等疾病。
“夏季要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不吃隔夜食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要多喝水,多吃纤维素丰富的绿叶蔬菜和水果,增强肠蠕动,避免腹泻。”丁光伟说。
中暑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下。中暑后轻则出现多汗、头昏、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昏厥或痉挛,甚至威胁生命。
“发现中暑患者,应立即将其移至通风阴凉处,尽量使用凉毛巾、凉水、酒精等为其降温。如遇到重度中暑患者,应立即拨打120,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丁光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