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财经界

家庭资产如何配置?

□ 记者 李晓

对广大市民来说,疫情除了对人身安全有影响外,还影响了家庭财富是否稳固、可支配收入是否稳定。

许多人“爱存钱”,充足的现金储备无疑是家庭经济抗压的基石。但在货币环境持续宽松,以及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的背景下,储蓄利率与通胀之间的赛跑也逐渐成为许多家庭的焦虑来源。为了应对更复杂的变化,财富规划、投资理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在流动性、保障、风险收益等理财目标之间,有限的资金如何分布才算合理?不同阶段、不同财务特征的家庭,应该如何理财?

储蓄仍是首选,基础保障不可忽视。即使储蓄利率下降,但预防性储蓄仍必不可少,以应对疫情下复杂的经济形势。不过,市民可以选择安全、存取灵活、利息收益略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产品,如智能存款、大额存单、通知存款等银行的存款产品,以灵活的储蓄方式获得更高的收益。

除了预防性储蓄之外,保险保障也要完善。用保险产品应对个人和家庭未来在生命、健康、财富方面的不确定性是很有必要的。市民要为家庭保单做一个全面检视,梳理保险需求和现有的保障安排。一般来说,应优先考虑寿险,再适当配置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用作教育金和养老金等的年金险产品可以在这些基础上合理安排。对一个家庭来说,一般优先给家里收入最高、责任最重的家庭成员买保险。家庭支柱若发生不幸,将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另外,保险配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根据家庭成员的情况定期检视和不断完善。

从应对疫情风险的角度思考,家庭资产配置至少要做好提高现金储备和抗通胀能力的准备。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谱被公认为最合理的适合多数家庭的资产分配方式,该图谱详细说明了家庭现金储备的重要性。部分用于短期消费的现金如今更显重要,这部分现金储备要满足3个月至6个月的生活费。

如果说现金储备的操作相对简单,那么如何实现家庭资产的抗通胀风险就有难度了。对应上面提到的图谱,股票、基金等资产投资的部分,应占到家庭总资产的30%左右。但在疫情风险的当下用于投资的家庭资产如要抗击风险,至少还需要关注资产配置的方向变化和比例变化,切忌孤注一掷、盲目跟风。

曾经理财市场上的“明星”——基金类产品,如今也逐渐跌落神坛。不少投资者一味追求投资回报,对理财目标认知不足,一窝蜂地将大量资金投入股市、基金的热潮中,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的分散,不仅没有达到理财的目标,反而出现了损失。

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家庭理财应抱着组合投资的理念,把资金投入到具有不同风险的多种理财产品中,不能抱着一夜暴富的想法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