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透过文物看许昌

骰子:记录古人的休闲娱乐

宋代骰子。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骰子,有的地方也叫色子、投子,一种六面都有凹下去的圆点,不同的点代表不同的数字。

现代生活中,在麻将桌和酒桌上,骰子较为常见。但您可能想象不到,这种骰子,实际上很早就已出现了。

7月中旬的一天,在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一个展柜内,记者看到一堆的骰子,感到颇为好奇。“这一堆骰子也是文物吗?”对记者发出的疑问,讲解员解释,这一堆骰子是宋代的,当然算文物。

那么,宋代的人用它来做啥呢?难道那时候的人也打麻将不成?另外,骰子起源于何时?它又蕴含着哪些丰富的信息?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人有多会玩。

□ 记者 黄增瑞

通讯员 李法顺

A骰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展厅内的一堆骰子,多为石头材质,也有少许的兽骨或陶制。这些骰子大小不一,很多都磨得没有了棱角,可见没少被人在手中把玩或投掷。

经过允许,记者取一个骰子拿在手里,仿佛能和几百年前的宋人有了交流。

“这些骰子多为宋代的,也有金、元时期的,在当时是人们的娱乐工具之一,但骰子的起源还有多种说法!”采访中,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馆馆长张铭克说,我国发现最早的骰子,出土于山东某地的一座战国墓中。战国到秦汉时期,我国原产的骰子,有14面体及18面体,上面都是汉字,被称为“焭”。在这之后,直到东晋和唐宋时期,才出现了六面体的骰子。

也有人说,骰子是三国时魏国曹植所造,最初用做占卜工具,后来才演变成后宫嫔妃的游戏。

到了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掷骰博戏”在中国的各个城镇中大量普及,其名目和形式也极其繁多,如“赶老羊”“掷挖窖”“摇摊”“压宝”等。这些博戏都是利用骰子来开展活动的。

“骰子有六点,有人说这个来源于印度。”张铭克介绍,但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从110个罗马时代的立方体骰子中,了解到了骰子的历史,揭晓了其中的答案。骰子有两个主要成分:第一,多面体;第二,刻在每一面上的数字不同。他们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在罗马时代,骰子的形状五花八门,不太规整。骰子的材料也多种多样,包括金属、骨头、黏土等。没有两个骰子的形状完全相似,许多骰子明显不对称、凹凸不平。

为什么会这样呢?研究人员推测,在古罗马时代,人们要么不关心公平问题,要么认为掷骰子的结果由神决定,因此,人们对骰子的形状看得不太重要。

还有一种说法是:日本的骰子源自中国,中国的骰子源自罗马。其中,古罗马英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叫“骰子已掷出”,这句话给我们的信息就是中国的骰子有可能是通过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从罗马传入中国的。因此,现代的骰子有“中西合璧”之说。

由此看出,小小的骰子自诞生以来,就被用来赌博、解决事端、分配财产或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

B骰子的用途多种多样

由于骰子的点数有许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而掷骰时人们又无法预测所定的点数,因此骰子从产生之日起,便与赌博结下了不解之缘。

港台剧中赌神把骰子玩得炉火纯青,吸引了观众们的眼球儿。现实生活中,人们打麻将、打扑克,或在酒桌上翻牌,以及小孩子们喜欢玩的“大富翁”之类的棋牌游戏,大都需要用骰子。

那么,古时候,人们用骰子干啥呢?汉代班固在《弈旨》一文中云:“博悬于投,不专在行。”也就是说,人们要通过掷骰子这种带有很大偶然性的方式来进行游戏。

中国古代的绝大多数博戏活动大都要通过掷骰子来进行,有些博戏是直接用掷骰子的方式来决出胜负。

唐代温庭筠在 《新添声杨柳枝词》中这样说:“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宋代陆游在 《老学庵笔记》中对骰子有这样的写法:“羣蛮聚博其上。骰子亦以骨为之,长寸馀而匾,状若牌子,折竹为筹,以记胜负。”

而《红楼梦》中用骰子做游戏的就有作诗、射覆、猜谜、行酒令等。如《红楼梦》中第二十回,贾环在薛姨妈家里和宝钗、莺儿赶围棋作耍,就用到了骰子。第六十三回的“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晴雯取来骰子来,摇了一摇,揭开看时,是个五点,数至宝钗,宝钗掷了个十六点。

掷骰子在科考文人之间也有不同的叫法,为了取个好彩头,叫“掷状元筹”。点数比喻科考争先及第,以红色多的为胜。最大称“状元”,其次为“榜眼”,再次为“探花”,递降为“秀才”。

自清代开始,骰子的娱乐方式被基本定了下来,一般采用3枚骰子和骰盅。最简单的骰盅可用木碗或瓦钵替代,下面垫上一块底板,扔骰时用骰盅盖上,庄家和玩家均不知道骰子的点数。这种方法带有神秘感,便于庄家营造气氛,以使玩家聚台下注。

在现代作家巴金的《家》中及林语堂的《红牡丹》中,都有描写南方人掷骰子打牌或打麻将的文字。 

C从骰子中了解古人的市井生活

宋代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被后世誉为“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

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宋代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

南宋重视生产,兴修水利,也出现了天下康宁的景象。像古都开封,就是人过百万的大都市。社会的平稳,经济的繁荣,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这种背景下,宋人热衷踏青与游园,喜欢到勾栏瓦舍娱乐消遣,爱玩投壶与鞠球,好斗茶,也打马球、捶丸等,文人雅士还聚在一起“烧香点茶,挂画插花”。

如果仔细观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会发现,当时的人荡秋千、划龙舟,摔跤、放风筝……在有些游戏中,骰子也是人们使用的工具之一。

作为娱乐的工具,骰子不仅被文人雅士用作斗酒、吟诗的工具,妇女们也以掷骰为乐,连小孩子都用骰子和玩伴一起玩耍。由此看来,古人的娱乐方式远比我们想象中还要丰富。

“这些出土于宋墓中的骰子,是在禹州市修建新的体育场时被发现的,后被我馆收藏。”张铭克说,它们虽是陪葬品,但骰子本身,也传递着古人生活的大量信息,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