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关注

退伍不褪志,奉献社会显担当

八一建军节前夕,听退役军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刘大辉在羊肚菌种植大棚。

这是宼伟刚在军营的老照片。

这是孟位林抄写的党章。

□ 记者 张铮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

这首歌曲《当兵的历史》,或许每个退役军人都会唱上几句。就像歌词里说的,当兵的历史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生命,当兵的经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采访了几名退役军人,聆听了他们退伍不褪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社会做贡献的故事。

退休不退岗 担当献余热

孟位林

7月29日,记者见到80多岁的退役军人孟位林时,他正在练习书法。“我是1956年参军,1960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跨过鸭绿江当志愿军战士,多次受到部队嘉奖。”孟位林谈起自己的军旅生涯,心情很激动。

在孟位林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他在部队20年,曾经作为通信兵援朝修建水利工程。回国后,为提高作战能力,完善通信设施,他发明了“铜丝连接法”,被部队授予三等功荣誉勋章。

1976年,孟位林转业到许昌市卫生系统工作,时刻发扬老党员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兢兢业业工作,直到1998年光荣退休。

“退休不退岗,尤其是对党忠诚、不断奉献,永远没有退休的那一天”,这样的信念始终充盈在孟位林的脑海里。退休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社区公益事业。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始后,各单位都掀起了学党章的热潮。“我也要手抄党章。”孟位林说,他是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多次参加书法展并获奖,决心用毛笔抄写党章。

孟位林利用4个月的时间,分别用隶书、楷书、行书分三部分抄写了一遍党章,共17000多字,装裱后有百余米长。

如今,在魏都区西关街道办事处建安社区的活动室内,孟位林抄写的“百米党章”经常在社区开展公益活动及党建活动时展出,为大家学习党章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我出生在旧社会,小时候饥寒交迫,是共产党解救了我,我永远不忘党的恩情。”孟位林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通过抄写党章来表达对党的热爱。”

从军人到律师 完成华丽转身

寇伟刚

“国”字脸上“写”着刚毅,浓眉大眼透射出热情,快语坦言更显真诚。这是河南三兵律师事务所律师寇伟刚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7月30日,寇伟刚向记者讲述了他从军人到律师的故事。

1994年11月,又是一个退伍季。已经服役3年的寇伟刚,在即将脱下军装的那些日子里,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战友议未来、谈去向,最终约定退伍后要当律师。

退役安置,寇伟刚顺利地进入了国有企业地方小铁路系统。在当时国有企业纷纷改制甚至倒闭的情况下,地方小铁路系统可谓一职难求,一些战友羡慕不已。可寇伟刚并不满足和“安分守己”,怀揣的律师梦促使他一边白天上班一边晚上刻苦读书,用超常的付出去试图敲开律师行业的大门。

经过多年努力,寇伟刚终于在2008年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也为他34岁的人生收藏了成功的喜悦。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熟悉业务,宼伟刚在3家律师事务所进行实习,不仅为自己挣到了好的口碑,而且积累了很多人脉。经过8年的法庭辩护历练,宼伟刚完成了从一个普通退伍军人到律师的角色转变。

“我们始终不渝地秉承着律师的职业道德,把遵法、护法融入每一次为当事人的维权辩护中,做有良心的律师,从不为各种利益诱惑所动,走得正、行得稳。”宼伟刚说。

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中心的法律服务室,每周二都能看到寇伟刚,他总是推心置腹地和前来咨询的退役军人交谈,寻问其忧愁,理顺其思绪,用法律、政策和客观事实平抚情绪,消除积虑,化解矛盾。“一直以来,我对退役军人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想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寇伟刚说,有时候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语言、换位的思考和贴心的理解更能打动他们。

寇伟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弘扬了军人的精神。

社区“兵支书” 带领乡亲致富

刘大辉

蔬菜大棚里菌香四溢,一把把褐色的‘小伞’争相破土而出,含羞带怯地探出了“小脑袋”,十分诱人。正在大棚里忙活的农户,脸上露出了丰收的笑容。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鄢陵县马栏镇蒲堂社区,34岁的党支部书记刘大辉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带领大家致富的“兵支书”。

发展什么产业,才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呢?作为一名“兵支书”,刘大辉一直有一个带领村民致富的梦想。

“我在2020年回乡当起了‘村官’。”刘大辉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党员,他要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依托资源优势指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刘大辉因机缘巧合了解到羊肚菌种植产业很有发展前景。他经过多方考察,选定了大棚种植羊肚菌项目。他利用村集体的10亩土地,自掏腰包20万元,建设了10个大棚,并购买菌种,聘技术员。

刘大辉带领乡亲们经过5个月的摸索、学习、改进,首批实验的10个大棚羊肚菌喜获丰收,共收获新鲜羊肚菌1300公斤,烘干羊肚菌150公斤,除去成本开支,共盈利11万元。他把这11万元全部用到了社区道路维修、疏通下水道等公益事业上。

羊肚菌种植实验的成功,让刘大辉看到了希望。他与社区“两委”商议后,决定扩大种植,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引领群众以土地、资金、人力等入股。目前,该项目已流转土地100多亩,筹措资金80万元,入股群众32人。

“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我只是刚刚进行了尝试。让群众富起来的路还有很长,乡村振兴的‘战场’上需要我们去打拼。”刘大辉坚定地说,他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名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