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文化圈

追风骑士

□ 记者 李翊飒 文/图

满山哥介绍维修摩托车的设施

许昌莲城机车俱乐部室内装饰

不知道你留意没有,在许昌,“摩友”的身影越来越多。各个品牌和款式的摩托车穿梭在街区,成为一道亮丽又时尚的风景线。在许昌“摩友圈”,提到满山哥,许多“摩友”都知道他。满山哥今年60岁,玩摩托车已有40年,很受“摩友”的爱戴。他成立了“许昌莲城摩旅”,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举办活动,组织“摩友”交流沟通。

“摩旅”有着怎样的魅力,能让“摩友”忘记年龄,拥有不老的心态?8月2日,我怀揣着好奇心,在许昌莲城机车俱乐部如约见到满山哥,听他聊一聊“摩旅文化”与“摩旅”故事。

享受骑行路上的自在时光

8月2日,天气晴朗又炎热,我和满山哥约定午饭后见面。许昌莲城机车俱乐部处于安静的景福路,街道两侧,高大的行道树像是一个个遮阳伞,既带来丝丝凉意,又消除了炎热给人体带来的烦躁。

在俱乐部见到满山哥时,他与我想象中的年轻态并无二样。“这都是‘摩旅’的功劳。”满山哥笑着回应我对他年轻态的夸赞,“心情好、心态年轻,精神状态就会越来越好。”

“骑摩托车的好处这么明显吗?”我问道。

“骑摩托车属于户外运动,骑摩托时,行驶的路况、遇到的行人、遇到的车辆,都可以提高观察和反应能力。骑行锻炼了双臂;到达目的地后,游玩锻炼了双腿,大脑、心态、心情、体能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坚持每个月二次到四次的摩托车骑行,效果显著,我自己有深刻的体会。”满山哥说。

满山哥的第一辆摩托车是长江750,那还是1982年的事儿。

20世纪90年代初期,工作之余,他经常和喜欢骑摩托车的朋友相约到周边景区游玩。“我们带着各自的家属,带上烙馍、鸡蛋、水等干粮就出发了。”当时没有导航和手机,每次外出,满山哥都会带着地图、画一个路书——把出发地、途径地、目的地的路线在纸上画出来。后来,有了专业导航、手机导航,出行方便多了。

时光荏苒,和满山哥一道玩摩托的人很多因为各种原因远离了“摩友圈”,而满山哥已经坚持了40年。许昌莲城机车俱乐部目前组建了4个微信群,有1400多个群友,这些群友中有许多是中年人。他说,骑摩托车与年龄无关,他们和年轻人一样追寻摩托骑行过程中带来的风一样的感觉,却不像有些年轻人那样追求刺激,他们享受的是骑行路上的自在时光。

褪尽铅华,回归朴实

几乎每年年初,许昌莲城机车俱乐部都会举办“第一跑”活动。届时,来自许昌周边地市的许多“摩友”都会参加。“有一年,有400多个‘摩友’参加,400多辆摩托车组成的骑行队伍非常抓人眼球。”满山哥说。说着,他拿出手机打开抖音,给我看俱乐部的抖音号。抖音号记录了俱乐部组织的诸多活动,“摩友”的欢声笑语透过屏幕传递开来。看到他们的笑脸,我禁不住也露出了笑容。

“还有女‘摩友’呀!”我指着一条视频中的“摩友”说。

“当然,女‘摩友’还不少呢!我们俱乐部,年龄小的女‘摩友’20岁出头,年龄大的50多岁。我们专门给女‘摩友’建了一个微信群。女‘摩友’的领队30多岁,性格开朗,参加过好多次我们组织的活动。”满山哥说道。

聊到活动,他说,“摩旅”中有很多“摩友”文化。比如,他们不喜欢走回头路,一段路程总是走环行线,这样来回都能欣赏到不同的美景,也象征着人生的完满。“曾经有个‘摩友’对我说,在‘摩旅’的路上走得越远,‘摩旅’的经历越丰富,越能让他收获健康的心态、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目光变得更长远。”满山哥介绍,爱“摩旅”的人都爱车如命,他们把摩托车视为“情人”。他们和志同道合的人在路上相逢,爱自然、爱生活,甚至相信每一块石头都有生命。在“摩旅”中,他们褪尽铅华,回归到最朴实的生活。“‘摩旅’里的学问很深,称得上是一种文化。一段‘摩旅’从做路书开始,需要非常丰富的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知识,包含了从路线到吃住,从沿途的风景到当地的风俗等知识。不仅要会骑摩托车,而且要懂摩托车,熟练掌握技巧,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

不同的人赋予摩托车不同的含义。摩托车对有些人来说是维生工具,对有些人来说是代步工具,而“摩友”将它和旅行结合在一起,成为释放自己的载体。“当逃离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才发现天地间一片广阔。走得越远,把名利看得越淡。和不同的城市擦肩,在不同的小镇逗留,为不同的风景慕名而来。哪怕是田间地头的一朵野花,也能让我们感叹自然的美好。”满山哥说道。

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

2006年,满山哥发起成立了“莲城六零摩旅”。当时,“摩旅”户外组织还很少,每次组织“摩旅”活动时,许昌周边县市的“摩旅”爱好者都会来许昌集合。随着“摩旅”活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摩托车爱好者加入进来。有人对“莲城六零摩旅”这个名字不了解,经常问:“满山哥,‘六零’是指车速60每小时吗?是只限于‘60后’参加吗?”为了消除一些“摩友”的疑问,2012年,满山哥将其更名为“许昌莲城摩旅”。2019年10月,许昌几个摩托车爱好者携手,在“许昌莲城摩旅”的基础上,创建了许昌莲城机车俱乐部,为“摩友”提供救援和摩托车的维修、保养等业务。

每次组织“摩友”出行,满山哥和俱乐部的其他管理人员都会通过微信等渠道发布许昌莲城“摩旅”出行规定:“所有跟队骑行的‘摩友’必须证件齐全;途中不准随意超越队友的摩托车,特别是不允许超越领航员的摩托车;超其他车辆要打转向灯、鸣笛示意、超车后迅速归入队列;严禁超越头车,严禁两车以上并排行驶;在景区内,所有‘摩友’不允许乱扔烟头、果皮、饮料瓶等垃圾;进入市区,摩托车必须跟行前车占用一个车道行驶,不允许闯红灯……”

“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满山哥说,“摩旅”的目的不是寻求速度的刺激,而是放松心情,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锻炼身体的同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俱乐部微信群中,满山哥经常发布这样的信息:“路途中一定要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我们‘摩友’出行,护具必戴,反光马甲必穿,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开快车、不在最右边超车、不飙车、不开赌气车、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一定要保持安全车距,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安全空间……”

这几年,“许昌莲城摩旅”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合理的“摩旅”活动。“只要有摩托车驾驶资质,只要拥有合法的摩托车,不分年龄段、不分性别、不分摩托车排量、不分摩托车档次,在‘摩旅’”途中,我们不会让任何一个‘摩友’掉队。”

在坚守热爱的同时,他们还组织“摩友”到小召敬老院等地开展了两次献爱心活动。2018年,“许昌莲城摩旅”成立了首支“摩友食品安全骑行宣传队”,为我市成功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作出了贡献。

“天下‘摩友’一家亲,‘摩旅’是一种修行、一种文化。‘摩旅’让我收获了健康的心态,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摩友’队伍,感悟不一样的人生。”满山哥说。

“你的名字就叫满山吗?”采访结束,我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我叫寇明生。”他笑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