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孙江锋
伏牛山,由西向东,气势磅礴,在黄淮平原西缘处昂首回头,崛起一座独立的山体,名为首山。首山脚下,碧水曲折东去,这条美丽的河流就是《诗经·汝坟》中反复吟唱的汝河。
襄城,自古文风昌盛,浓厚的文化氛围,滋养了代代博学有志之士,培养了襄城人的为学进取之风。明代与海瑞齐名的政治家、著名的清官廉吏辛自修就是襄城人。
辛自修的故居就在今天的河西社区。8月16日,记者走进河西社区,听河西人讲述辛自修的传奇故事。
清正廉洁,体恤百姓
穿过临街大门,进入一户院子,再往里走,就看到一座低矮的红砖瓦房。瓦房有一人高的小门,门上方有块石制牌匾,牌匾上写着“明太子太保肃敏公,辛自修大人故居”。
“这就是辛自修大人的故居,辛大人回襄城后,既没有在城里置办房产,也没有回家买田置地,就住在河西。”今年67岁的退休教师侯春发介绍说。
辛自修字子吉,号慎轩,是明代万历年间与海瑞齐名的一位政治家、著名的清官廉吏。
辛自修出身书香门第,曾祖辛访,仕福建按察司副使。
辛自修年少时就受到良好的教育,15岁考中秀才,22岁考中进士,授山西阳曲知县。他在阳曲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打击盗匪,抑制豪霸,百姓乐业,秩序稳定,考核上等,调补海宁知州。隆庆初年,朝廷选拔优秀府州官员到中央任职。辛自修被选中到京城作吏科给事中,后晋升为礼科都给事中、太仆寺少卿。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以后,以右佥都御史衔巡抚保定。由于政绩卓著,升任兵部侍郎。
辛自修清正廉洁,巡抚保定时,按惯例,每到秋后须带兵移驻西部易州防范边陲,其军资费用由两地供给。其中,保定方面的费用则可以节省下来为巡抚个人专用。辛自修上任后,力革弊政,即奏请皇上取消这项滥征。为克服薪俸微薄难以为继的困难生活,他开垦署内亩许隙地以补不足。
一位襄城老乡到保定探望,见辛自修与夫人在府中提水浇灌蔬菜,感动地说:“真乃清苦也,实天下第一廉吏尔。”
辛自修不仅清正,而且不媚权贵。他曾上疏查办典营务镇远侯顾寰及协理金都御史李燧“戎政不修,备御无法”的失职行为,上书查办诚意伯刘世延“自陈功伐、冒领军功”的虚假行径,亲自查办御史沈汝梁“滥括赎锾”的贪污罪行,同时昭雪了诸多冤案。
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正月,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员缺,吏部多次奏上人选,万历皇帝皆不同意,问:“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辛自修,不是真正的人选吗?”遂特旨宣进京城担任此职,并安排海瑞接替辛自修的南京职务。从此,辛自修官至七卿之列。
直言上书,仕途受阻
如此提升,如此重任,对辛自修无疑是极大慰藉与勉励。不想这场清廉与腐败的较量,却成为辛自修仕途的分水岭。
按明制,京官六年考核一次,为“京察”;地方官每三年考核一次,叫“大计”。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的“京察”,北京由辛自修主持,南京由海瑞主持。二人都想利用这次考核的机会,将上年“大计”遗留之事处理完毕,进而整肃一些贪官,以达“匡正时风、再开新河”之目的。
如果这一反腐惩恶的朝阁大典按辛自修、海瑞二位的思路进行,不仅会使一批高官簪缨落地,而且那些攀附权贵的官员也将失去荣华,纷纷落马。因此,首辅申时行、吏部尚书杨巍、工部尚书何起鸣、兵部尚书辛丙乾之流便抢先进行了假“京察”。
他们阴相倚重,瞒天过海,以进士33人为替罪羔羊,给予黜降,但各部、院京官则未涉一人。
面对如此时局,辛自修、海瑞与御史高巍崧、张鸣岗(襄城县人)、王德新等官员,多次上书,据理揭露,要求重新“京察”,严惩贪官污吏。
辛自修等上书后,“帝怒,降巍崧三级,世卿、鸣岗、之宜各一级,具调外任”。王德新也惨下诏狱。申时行等人为堵辛自修后路,用酷刑逼供王德新承认为辛自修所使,欲将其置于死地。但王德新熬尽酷刑,义正词严,终无所承,使辛自修免遭株连,得保七卿大臣之体面。
辛自修深感积重难返、危局难撑,选择了归隐故里,以“引疾”为由,回到了家乡。
游历山川,归隐田园
辛自修“病归”襄城后,因未置家产,只好将家眷安置在襄城南城门内李氏祠堂居住。自己就在彼岸的河西南街荒园中结庐生活,用田园野趣抚平自己深受创伤的忠心。
“关于辛自修的归宿,还有一个传说故事,流传至今。”侯春发说。相传,辛自修告病回乡的路上,不断走访,体察民情,忧国忧民之心愈加沉重,未到家就已病发,勉强走到河西高地就病倒了。
昏迷中,好心人路过身边询问:“您病成这样,家在何处?近处可有亲戚?我可以捎信。”黄夫人说:“县城南大街李家祠堂有亲,烦请捎信。”
后来辛自修病愈后,游至河西,遇到一位风水先生,谈及曾病倒在此地,风水先生查看此地后说,辛大人你家住灵山脚下,生在百泉涌现源头,注定一生要像甘泉一样,成为民谋福利之清官。百泉汇清溪,润泽良田后,九曲十八弯后归到汝河,此交汇处,正是病倒之处,乃是归宿之地。
辛自修一笑了之,不久之后,便在河西高地上盖起茅屋,读书其中,安度晚年。
期间,他常常游历山川,写诗词歌赋,寄托自己的情思。他评出“襄城名胜十景”,并咏诗表达自己对家乡美景和历史文化的喜爱和赞美。他用“凿开混沌见天光,千古渊源道脉长”描写襄城文庙聚奎壁前的奎井景观;他用“何年扶颖势凌云,扫出经天纬地文”描写襄城首山文峰塔的壮观景象;他用“天息遥遥一水通,石城南下度飞虹”描写汝水虹桥的景色……
这期间,海瑞奉旨来到河西,欲宣辛自修为南京刑部尚书,可辛自修以身体有恙为由婉言拒绝。不久,朝廷又下一道圣旨,改任他为工部尚书。沉浮官场多年的辛自修深知其中之险恶,因此坚辞不就。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辛自修病逝于家中,谥号“肃敏”,追封太子太保。
辛自修作为明代政治家、著名的清官廉吏,其建立的不凡业绩和自身清正廉洁的品格受到了世人的称赞和敬仰。正如他的一首咏莲诗:“菡萏幽香远更清,也来华署寄时荣。应知不为秋风竞,敢向人传君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