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许昌往事

老当铺见证昔日繁华

河西社区 往事之三

昔日的山西当铺主楼,今日被打造成河西社区乡贤文化馆

曾几何时,河西社区是东西水路和南北陆路的交会处,周口淮阳过来的大帆船逆流而上,运来布匹、盐巴,回城时装上红石磨、红石磙。河西街过去是官道,街上铺着红方石,由于常年被牛车碾压,两道光滑的车辙印足有三四指深。街两侧,粮油店、车马店一家挨着一家。这些足以说明河西街当时的繁华。

你如果怀疑河西曾经的繁荣,不妨来看看这座山西当铺院,它见证了河西昔日的繁华。

红石砌成,建筑精美

打开厚重的木门,步入河西社区山西当铺院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建筑,这座建筑就是山西当铺院的主楼。

“以前,这个院子东西有配楼,后面还有转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每个建筑间有连廊,在二楼不用下楼,就能绕楼走一圈儿。”8月16日,今年67岁的河西社区居民侯春发介绍说。

山西当铺位于河西社区内,与襄城县城隔河相望。

山西当铺原有门楼、主楼、配楼、西楼等建筑,是由建筑群组成的三进院落,东西长130米,南北宽40米。由于历经风雨及人为因素,房屋大部分被毁,如今只剩下主楼。

主楼建于清朝年间,坐西朝东,三梁起架,七檩五脊,小灰瓦扣顶,是标准的硬山式建筑。两层五开间,主间宽于次间。楼高10余米,进深7.25米,宽18米。一楼正门各设一侧门,便于和回廊相连。二层正面设三个棂窗和两个侧门,侧门与配楼形成转楼。后窗嵌有5个圆拱窗,前后房檐各出墙体1.2米,梁头雕刻有“龙头”“莲花”等瑞祥图案。

“主楼建筑非常精美,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主楼基础由红石砌成,每块红石都平整有致,锻凿精细。”侯春发介绍说。

“建造者会多给凿石头的工匠每人6个铜钱,要求凿好的石头之间的缝隙不超过铜钱的厚度。如果缝隙超过铜钱厚度,就用铜钱垫平。如果缝隙没超过铜钱的厚度,那么多出来的6个铜钱就归工匠所有。所以,工匠为了多得工钱,就会精益求精。”侯春发说。

石头之间的缝隙,则用糯米粉和石灰浆制作的“糯米灰浆”填补。“糯米灰浆”可以增强黏合度、硬度、韧性和防渗性。“糯米灰浆”干后异常坚固,用铁镐也敲不碎,可明显提高石砌建筑物的牢固程度和耐久性。地基则用煤粉夯成。可见当时建造者出资之大,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建造的。

因为当铺东家和姓史的领事皆为山西人,因此,本地人把当铺称为山西当铺。

出入考究,防卫严密

“古人无论是在建筑工艺上,还是在文化底蕴上都非常讲究。比如,山西当铺主楼一层两侧的门上各有一块钻雕,上面雕刻的内容很有意思,值得后人思考。”侯春发说。

山西当铺一层侧门上的砖雕花纹精美,虽然上面雕刻的内容有所损坏,但依然能辨认。左侧门上有“考详”的字样,右侧门上有“视履”的字样。

“视履考祥”,语出《易经》。《履卦·上九》云:“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履”为鞋子,引申为自己走过的路,亦指人生之路。“祥”为外界所呈现出的吉凶之兆,引申为即将应对的前程。“视履考祥”的意思是说,处于人生艰难跋涉之途的君子,应该经常检视自己走过的路,并考察前途可能出现的新情况。

“‘视履考祥’简单地说,就是经常回顾走过的路,不断思考总结,使未来的道路一帆风顺。结合当铺的作用,意思是典当珍贵物品的人,要仔细回想走过的路,考虑清楚。万一将来自己没有能力赎回物品,不要后悔。”侯春发说。

当铺即典当行。旧时如遇到急事、难事,人们可将珍贵物品拿到当铺换钱,过后再拿钱赎回物品。不用说,当铺里金银首饰等珍贵物品肯定不少,钱也少不了,防匪、防盗便是重中之重。

山西当铺规模宏大,三进院,门朝东,面汝水而得财气,靠灵武山而得后盾。前门雄伟高大,迎面主楼;左右配楼是主营业厅;从左向后,又一栋楼配有副楼,成为一个小院,住掌柜的家眷;居中向后,南北楼12间和面楼12间构成大院。前楼厅院内大砖铺地,上架蒙天网,院洒铁豌豆。“楼很高,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很小,紧密相连。每到晚上,左右配楼会架上铁丝制作的蒙天网,盖住整个院子,匪盗从上面下不来。院子里撒上一层铁豌豆,匪盗若进入院子,便会脚踩圆滚滚的铁豆,行走不便,只能就范。这就是从上下不来,地上难行走,古人的聪明才智尽显其中。”侯春发说。

建乡贤馆,旧铺新用

随着年代的更替,山西当铺逐渐为官府所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曾为紫云区部,后又设立为许昌地区师范附属小学,师范类高才生在这里实习后被分配到各县。1976年,这里开办了全县第一个队办高中,加上小学、初中,共有18个班,人数超过1000人。后来,高中、初中逐渐撤销,成为小学;2009年,其与第二小学合并,结束了近50年的使命。

“我就是1976年开办队办高中的时候参加工作的。我在这里当老师,在这里成长。”侯春发说。2021年,河西社区将闲置的山西当铺进行修缮,建立乡贤文化馆。馆内分别设立乡贤馆、党史馆、村史馆。乡贤馆和村史馆以“乡情乡愁”为主题,呈现着河西的历史变迁、乡土文化、家风家训、乡贤风采等内容,彰显出乡贤文化对河西发展的贡献,倡导人们探寻文化血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以乡贤为楷模,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以前我在这里当老师,现在退休了,我又成了乡贤会的会长,为河西社区的发展发挥余热。”侯春发说

“弘扬乡贤文化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内容,前辈乡贤的事迹有很大感召作用,现在我们社区有很多新乡贤,他们非常关注社区的公益事业,一听说社区要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他们都积极捐款,同时带动群众捐款,捐了150多万元。”河西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东岭说。

如今,河西社区定期召开乡贤恳谈会,在社区集体经济、移风易俗、前景规划等方面广泛征求乡贤的意见和建议,共谋河西振兴。

河西社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群众、乡贤齐心协力,整治荒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社区内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今天的河西社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谱写出新篇章。

□ 记者 孙江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