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许昌记忆

许昌姓氏文化探源13

苏辙后裔在许昌的沉浮印记

□ 记者 张铮

苏氏族谱

苏家花园的太湖石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三苏”才高,世人皆晓。苏姓家族的苏秦、苏武等名人也不含糊。其显赫的不光是名气,还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而苏姓家族与许昌颇有渊源,位于建安区苏桥镇的“苏氏文化村”就是最好的说明。“苏氏文化村”即北村社区,这里98%以上的居民都姓苏。元朝末年,苏辙的八世孙苏英在这里定居,繁衍生息几百年。

那么,许昌苏姓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跟随记者去北村社区看看吧。

姓氏溯源

许昌苏姓是苏辙的后人

8月18日上午,记者在北村社区看到,这里家家户户的墙面上都题写有“三苏”的作品。诗词掩映在绿植中,颇有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韵味。

“我们社区的苏姓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为老祖宗。苏洵的儿子苏辙晚年到许昌西湖讲学时,在我们社区附近居住过。”北村社区居民苏根庆说,元朝末年,苏辙的八世孙苏英随军南下时,在北村定居,繁衍生息。

苏根庆退休前是建安区苏桥镇第二中学的校长,退休后一直研究苏氏文化。他告诉记者,根据苏洵的《老泉祖族谱后录》,眉山苏氏的始祖是高阳,高阳即五帝中的颛顼,是黄帝的孙子。

另外,《姓氏考略》等载,汉代辽东游牧部族乌桓族有苏姓;《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鲜卑族拓跋部有拔略氏,魏孝文帝时进行改革,所有鲜卑人都改从汉姓,拔略氏后改姓苏。

“这是我们家族的家谱,我是苏辙第二十九世孙。”苏根庆拿出几本家谱让记者翻看。这些家谱记载很详细,每一代、每一支都有记录。

“中原眉派苏氏后裔各支均有族谱,以许昌最为详细。清康熙以来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每修必经官府参与,历届知州都撰写有序言,多为官修谱。”苏根庆说,家谱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历史。

在建安区河街乡陈胡村,提及苏青龙几乎无人不知。他收藏有多个版本的《苏氏宗谱》《苏氏族谱》《苏氏家乘》和百部各姓族谱,而且多次参与苏姓家谱编撰工作。

目前,建安区苏姓有近万人,主要分布在苏桥镇北村和湾胡、河街乡陈胡、尚集镇苏门等村。根据《苏氏家乘》记载,苏辙后人不仅分布在建安区,还分布在长葛市、新郑市、鄢陵县、太康县等地。

迁徙故事

眉山苏氏为何定居苏桥?

记者查阅史料发现,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辙由汝州再贬袁州,途经许昌时,看这里民风淳朴、风光旖旎,就将二儿子苏适、三儿子苏远留了下来。

崇宁年间,卸官一身轻的苏辙决定到此终老,自号“颍滨遗老”,潜心笔耕,写下了《颍滨遗老传》。书中是这样表述的:予居颍州六年,岁在丙戌,秋九月,阅箧中旧书,得平生所为惜其久而忘之也,乃作《颍滨遗老传》,凡万余言。已而自笑曰:此世间得失耳,何足以语达人哉!

苏轼去世以后,他的儿子苏过前来许昌投靠叔叔苏辙。清廉一生的苏辙就把位于许昌城西、颍河岸边的几亩地卖掉,在许昌城北的石梁河畔为侄子置办了家业。苏过死后,和叔叔苏辙一起被埋到了郏县的三苏坟。

转眼到了元末明初,苏辙的八世孙苏英从河北迁回苏过旧居,重修了苏家桥。《苏氏家乘》载:“鹤返故林,鱼依旧渊,遂定居苏桥,故在许者以英为始祖。”

“元末,苏英在领兵大将石镇军的军中任职,并跟随大军南下。石镇军看苏英身材魁梧、有智有勇,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苏根庆说,石镇军的大部队一直南下,并在当时的长葛附近安营扎寨。数月后,当大军准备继续南下时,苏英对石镇军说:“我到老家了。”石镇军一脸疑惑地问:“为何?”

苏英说:“我的老祖宗晚年曾在许昌居住了10多年。我看这里地势平坦、四季分明,想在这里定居。”

石镇军答应了苏英的请求。大军继续南下,苏英带着妻子留了下来,并在今天的苏桥镇北村置房买地,依河而居。

《苏氏族谱》记载着千百年来苏氏一族的兴旺和变迁,足有10卷,至今仍在延续。百余字的苏氏家训源自何人已不可考,但“勿论人短、莫矜自长、温文尔雅、恭谦礼让”等遗训,仍激励着苏氏后人拼搏向上。

苏姓名人

苏继欧忠义正直、不畏强权

“宁舍性命罪权奸,岂为杨涟惜一饭?平生知交唯苏郎,继欧浩气荡颍川。”患难见知己,板荡识忠臣。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也从来不乏正直的心灵。苏继欧以微弱但持久的光亮,诠释了忠诚与坚守,为后人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苏继欧,苏辙十六世孙、苏英八世孙。在北村社区,苏继欧遗留下来的苏家花园遗址尚存,一块形似小山的太湖石屹立其间。

在苏根庆的讲解中,一个忠义正直、不畏强权的苏继欧展现在记者眼前。苏继欧14岁入泮(考取秀才),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癸卯科举人,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癸丑科三甲第209名赐同进士出身。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甲寅秋选,苏继欧任元氏县令,后调职真定、柏乡县令,皆政绩卓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苏继欧调职吏部稽勋司主事,累迁至考功司郎中。

时阉党魏忠贤窃权,苏继欧冒死给揭发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的都宪杨涟送饭,被魏党假传圣旨革除官位,并要带上刑具拘捕他。苏继欧怕连累家人,便写下遗言:“得罪权奸,祸在目前,早自引决,免累合家。”他将遗言藏于衣带中,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四月自缢而死。

后崇祯帝朱由检为其平反昭雪,追赠太常寺卿,敕修苏太常忠义祠。

苏继欧的后人苏举宸曾带领族人与李自成的军队抗衡。据传,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由现西湖公园西北角攻入许昌城,在城区东北部与明军展开巷战。

1933年出版的《许昌县志》中就有关于苏举宸的记载:“举宸,弟和宸,许州人。忠义太常公(苏继欧)之从侄。并具勇略,常以忠臣、义士自期。值明季寇起,纠合族众,保障一乡。崇祯辛巳(公元1641年)闯贼攻许,驻兵于杨家寨。兄弟率义勇数千,出奇制胜,几挫贼锋。”

苏举宸、苏和宸兄弟二人的举动彻底激怒了李自成。他派兵包围了苏举宸的住宅,逼其投降。但苏举宸并不屈服,最终被大火焚烧致死。

“我们家族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传统,但凡国家需要,苏氏男儿总是身先士卒。”苏根庆专程带领记者来到“苏氏文化屋”,指着苏氏家训说:“你看,我们的家训就有从戎守疆、精忠报国。”

苏辙一生辗转南北,他在许昌的短暂停留,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记忆。如今,他的后人在北村社区繁衍生息,将苏氏文化代代传承,以家训教育子孙学良向善,成为许昌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