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许昌往事

桃杖村旧事(三)

闫家人的酿酒技艺让人津津乐道 □ 记者 黄增瑞 文/图

核心 提示

闫培明在自家的酒坊打酒

桃杖村有一个叫闫勇的人,他是汉献帝刘协的侍卫。汉献帝病死后,众侍卫为避免不测,隐匿民间。闫勇带着宫廷御酒配方来到山西,以酿酒为生。闫勇的后人闫修德落难于贵州安顺,在酒馆里“打工”。后来,闫修德回到许昌,把其祖先的酿酒方法和贵州的酿酒技艺融合在一起,择五谷和良泉酝出了风味独特的闫家酒。如今,桃杖村的“许昌市闫家酒坊”已成为“河南老字号”。

闫氏先祖是汉献帝的侍卫

展开营救,后担心被国民党官兵获悉,又费尽周折把伤员转移到桃杖村西的卧佛寺接着抢救。

“据说,当时他们使用‘闫家酒馆’的白酒给伤员进行消毒,及时救治了两名重伤员。可是,有一个老家在扶沟县的伤员因伤势过重牺牲,被群众埋在附近。”闫培民说,当时,闫子升、闫心斋等人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的事迹被后人铭记。

“我们闫家祠堂有140年的历史,每年过年,家族成员都在里面祭祖。” 闫培民说。

抗日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是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人,他18岁就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作战中,吉鸿昌雷厉风行,骁勇善战,用10余年的时间就从普通士兵层层递升,直至军长。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接受蒋介石改编,不久被派往河南潢川、光山一带进攻鄂豫皖苏区。

1933年秋,吉鸿昌将军所属抗日同盟军有几名伤员秘转途至许昌,几位伤员伤口恶化,急需抢救。桃杖村地下党闫子升得知消息后,迅速安排闫家族人闫心斋等,在闫家祠堂精心对几位伤员

今年67岁的闫培民是“许昌市闫家酒坊”制作技艺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闫培民说,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听取毛玠等谋士的建议,迎汉献帝定都许昌,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曹操病死后,曹丕承袭魏王,掌管朝中大权。延康元年(220年),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封退位的汉献帝为山阳公。汉献帝手下有多名侍卫忠心保主到山阳,校尉闫勇也一同前往。公元234年,汉献帝病死,众侍卫为避免不测,隐匿于民间。闫勇带着宫廷御酒的秘方来到山西,以酿酒为生。

时光如梭,到明朝初年,闫勇的后人闫玉移民至中原许昌后,继承祖业,以酿酒为生。清康熙年间,闫玉的后人闫修德做豫黔盐茶生意,一次偶遇山匪打劫,落难于贵州安顺,适逢当地酒坊掌柜收留,他就在安顺酒坊做帮工。

“闫修德原本就懂酿酒的技艺,很快就掌握了贵州酒的酿制方法。数年后,闫修德辞别掌柜,回乡孝母。”闫培民说。回到许昌后,闫修德把祖先的酿法和贵州技艺融合,择糯稻、粳稻、高粱、小麦、玉米五谷和良泉,酝制出风味独特的闫家酒,并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在桃杖村开办“闫家酒坊”。

当年,桃杖村白天青烟袅袅,夜晚火光闪闪,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闫家酒坊”所售商品既有东汉宫廷御酒的底蕴,又有精湛的汾酒和贵州茅台酒的酿艺,两大名酒兼而用之,“闫家酒坊”名噪一时。

改革开放后,为使闫家传统的酿酒工艺得以传承,闫家后人闫培民继承祖上传统酿酒工艺,于2010年春开办酿酒作坊,规模越来越大。如今,由闫培民酿出的白酒和黄酒,在当地颇有名气,2017年,“许昌市闫家酒坊”被授予“河南老字号”。2021年,“许昌闫家酒坊”还被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布为“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传习所”。

小学生发现乾隆年间的诏书

在封建社会,圣旨是朝廷正式下达的诏书。数十年前,桃杖村一个顽皮的学生曾在卧佛寺捡到一个清乾隆年间的诏书。

“我见过这份诏书。”今年67岁的闫培民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少地方的寺庙被作为学校使用,卧佛寺也成为卧佛寺小学,桃杖村、毛王村等附近村庄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

有一年,一个男孩儿上课时犯了错,被老师喊到卧佛寺的大殿里。老师对其批评一通后,罚他站立数十分钟。之后,老师便接着到教室里给其他学生上课。

“这个被罚站的学生站着站着就打起了瞌睡,靠在一根空心大圆柱上睡了起来。”闫培民说,突然,有一件东西从房顶的木椽上掉了下来,把他砸醒了。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卷起来的丝绸物件,他将其偷偷带回了家。

这个当年被罚站的孩子如今已经70多岁了。后经人辨认,这份诏书是清乾隆年间的,从诏书上的文字看,是朝廷表彰当地姓周的一个举人,上面写有奖励其夫人为诰命夫人,享有哪些待遇等内容。

“这件诏书至今还保留在我们村的一位村民家,只不过他不愿对外公布。”闫培民说。

不大的桃杖村,有着不少的故事与传说,让人津津乐道,显示了村庄丰富的文化资源。

桃杖村党支部书记周永杰说,他们村作为建安区旅游发展重点村, 将根植本土文化,加大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力度。目前,桃杖村正对村庄进行规划,他们将围绕村史和遗迹发展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闫家人曾救助过吉鸿昌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