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盛姓,大家会想到晚清首富盛宣怀。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盛宣怀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11个“第一”。
其实,盛姓在我市襄城县也很有名气。从明代开始,300年间几乎世代都有盛姓族人做官,盛姓是襄城县的名门望族。清代盛姓是襄城县四大家族之首(汾陈盛、坡李宋、鲍坡余、王洛耿)。
8月31日,襄城县盛氏文化研究发起人、襄城县汾陈盛氏族谱主修人盛留卷为记者讲述了盛姓在襄城县的故事。
姓氏溯源
盛姓源自轩辕黄帝之姬姓
襄城县汾陈村古名汾丘城,这里曾是一个2500多年的古村落,至今村西北角地下还有古汾丘城遗址。
盛留卷告诉记者,在《百家姓》中,盛姓排在第146位。据《左传》《公羊传》《姓谱》载:盛姓源自轩辕黄帝之姬姓,有两个支系,分别是周文王第七子郕叔武和召公奭。郕叔武后裔以国名为姓,召公奭后裔以改祖名为姓。
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盛国即是其中之一。”其得姓始祖之一是周文王第七子郕叔武。据《公羊传》载:“夏,师及齐师围成,成降于齐师。成者何也,盛也……”由此可见盛国是被齐国所灭。
关于召公奭,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召公奭是周文王的庶子,另一种说法认为召公奭是姬姓旁支。如《逸周书·作雒解》载:“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服诸侯。”这里把周公、召公相提并论,并且有“父兄”的说法。不难看出,这句话潜在的含义有周公与召公本是兄弟的意思。
又如《左传》载:“文王之子一十六国,无名奭者,则召公必非文王子。”《姓谱》载:“北海太守奭伟,避元帝讳改姓盛。”《后汉书·西羌传》中也记载:“东海盛包,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所以,一大部分盛姓族人都尊召公为始祖。
总之,这两支盛姓都是周王室分支的后裔。
“依据清道光年间遗留下来的族谱记载,襄城县盛姓的始祖为盛贵,其后人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成为襄城县的名门望族。”盛留卷说。
另外,关于襄城县盛姓的始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四世祖盛玖为襄城始迁祖。据道光族谱记载:“文肃公后裔,自北平来河南许之襄城为官。”“北平”这一地名出自明洪武二年,按族谱记载,四世祖玖当年53岁。
先秦时期,盛姓多居住在古盛国所在地山东、河北一带,秦汉时在吴越之地形成大族。如今,盛姓人主要分布在湖南、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湖北、陕西、吉林等地,且形成不少望族,名人辈出。
其中,明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把战火烧到河南,陕西总督汪乔年退守襄城,后被李自成20万大军围困。汪乔年率部守城激战五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李自成攻破襄城县后,城中的各界名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世代为官的盛家自然也难逃劫难,族人流落四方。清康熙三十八年,十五世祖盛愈迁居汾陈村。”盛留卷说。
盛姓迁入汾陈后富甲一方,曾出资兴建襄城南关惠政桥、颍河桥、黄岗路,还为当地学子能就地学习建设了襄城八大书院之一诵芬书院。
名门望族
重视读书,族人世代为官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姓族人一度在汝南、梁国繁衍兴盛。其后由于战乱的波及,盛姓族人被迫南迁至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盛留卷说,唐末至五代时期,盛姓族人中有南迁到福建泉州者。
北宋时期,盛度、盛申甫父子南徙杭州余杭落籍。盛度后裔明初时也有部分迁回河南。
盛姓自明代迁居襄城以来重视读书,族人世代为官。从汾陈盛氏诵芬书院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窥视这个家族对读书的重视。
盛氏诵芬书院建于清乾隆年间,曾是襄城县知名的八大书院之一,位于襄城县汾陈村西南方向1公里处。该书院有房屋18间,为二进院,大门出前檐,五脊六兽,大门上“诵读须通群圣书,芬芳似置集贤院”的门联苍劲有力。
诵芬书院在当时可谓人才的“摇篮”,有不少学子在此接受了启蒙教育。不过,因年代久远,这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琅琅书声,留给后人的只有惋惜和无奈。
“盛氏现保存门楼、楼房、廊房、厢房、厨房等各类古房屋40多所,计100多间,其中以楼房居多。”盛留卷说,早年的盛家庄园内四合院、二进院、三进院等构造完整,所有的院落看上去独成一院,但又彼此连通、相依相偎。
当我们置身其中,只觉巷回路转、庭院深幽。有的古屋内挂有古匾,还设置了屏风,显得古色古香。大街上和村民的家中散落着古代上马石、拴马桩、石础、石碾、石门墩等石刻文物,见证着清代盛家庄园的富庶和繁华。
盛姓名人
汾陈盛家出了一个“盛青天”
说起盛姓名人,看过小说《隋唐演义》的人对“盛彦师”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在秦琼老家的贾柳楼上,46位好汉结拜为兄弟,其中盛彦师排在第25位。在历史上,他的功劳远比小说中描述的大。
盛彦师是宋州虞城(今河南虞城县)人,隋朝末年,他带着千余人投奔唐军。盛彦师有勇有谋,被任命为行军总管,与史万宝一起镇守宜阳(今河南宜阳县)。
当时,魏国公李密叛唐,带领百万雄兵,在瓦岗山上叱咤风云。史万宝畏惧他的威名,不敢拦截。盛彦师却笑着说:“给我几千人,我一定能带回李密的人头。”李密并没有把盛彦师放在眼里,以为出了陕州就没有人能拦住他,于是放慢了行军速度。盛彦师找准时机半路截击,最终斩杀李密。
晚清首富盛宣怀,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不少人认为,盛宣怀创造了中国历史上11个“第一”:创办第一家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办第一家电报局;创办第一家内河小火轮公司;创办第一家银行;主持修建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打造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创办第一所官办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创办第一家勘矿公司;修建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创办中国红十字会。
清嘉庆年间,襄城县盛家出了一个进士盛花振。
盛留卷告诉记者,盛花振自幼聪明好学,参加京试3篇文章写得好,考中进士。这3篇文章,至今还保存在其后代子孙手中。
高中进士后,盛花振先后在陈州、河北定原、四川井研、云南大理任县令。他刚正不阿,每任都能做到清正廉洁、为民着想,且巧断了许多离奇案件,为任职地方的百姓所称颂,人称“盛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