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义务编校志,留存共同的记忆

□ 记者 张铮

“原来我们学校发生过这么多大事呢。”这段时间,在襄城县王洛镇,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王洛高中志》。这本校志是由王洛高中退休老校长朱春带着几位老师义务编写的。

教师节前,记者见到了87岁的朱春和,听他讲述一位退休老教师奉献与坚守的故事。

义务为学校编校志

“王洛高中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虽然已经停办多年,但学校在办学期间,培养了不少各行各业的人才。”当日上午,记者见到了朱春和,尽管他已经87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校志是不可多得的“辅治、辅教、辅学”之书,襄城县地方史志编纂室主任宋惊涛和副主任杨丽霞秉承盛世修志的传统,主持《王洛高中志》的编修,成立了以朱春和校长为首的编纂委员会。4年来,编纂委员会成员多次组织开展师生座谈会,收集资料。

尽心尽力教书育人

“1969年2月,在原襄城县第七中学的基础上成立了襄城县王洛高中,同年3月,两个教学班的新生入学就读。”朱春和向记者讲述王洛高中的办学历史。

“办学初期,学校条件差,全体师生团结一致,不计个人得失,顺利完成了学校的各项任务。”说起刚办学时的情景,朱春和眼睛湿润了,“1978年,师生们一起动手,找来废旧的车轮子,把拖拉机圆盘耙制成杠铃,从水泥厂找来球磨机里的废铅球代替铅球,用木棍制成标枪……”朱春和说,为了发展学校的体育特色,师生们靠自己的双手,制成了11种体育器材。

1981年,王洛高中被命名为“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重点学校”。1986年,王洛高中左晓会,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荣获女子甲组3000米竞走银牌。1988年7月,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中学生第八届运动会上,左晓会夺得女子3000米竞走冠军,摘取了金牌。1987年12月,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向朱春和颁发“优秀工作者”奖牌……

弘扬学校精神

王洛高中从事高中教育教学工作26年,共招收25届学生,75个教学班,培养了5000余名高中毕业生。这些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其中有300多名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成为行业的骨干。

朱春和坚持编写校志,就是为了弘扬王洛高中的学校精神。

教师节临近,朱春和接到全国各地学生的祝福电话。“校志不光展露了校友今朝成就,还让我们师生重新取得了联系。”朱春和笑容满面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