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近年来,我市不断挖掘文旅资源优势,推动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从传统到现代,从山乡到古镇,许昌在文旅文创发展热潮中因地制宜,催生出无限活力,描绘着“诗和远方”新图景。
“文化+创意”为传统陶瓷注入新活力
人物故事
金秋时节,禹州市神垕镇槐树湾村风景秀丽,一条条古朴的街道、一个个陶艺创客工作室、一间间创意民宿……在幽静中透着雅致,彰显着这个村庄独特的艺术气息。
槐树湾村只是我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批批文创人才在此安居创业,掀起一股股“文创”风。
小小村庄成为“创客基地”
9月19日,在禹州市神垕镇槐树湾村,来自周口的杨根成正在工作室潜心制作钧瓷。“我是2014年来到槐树湾村的,算是第一批在此扎根的‘创客’。这里很安静,非常适合静下心来搞创作。”杨根成说,2007年,他应大学同学邀请来到神垕镇做陶瓷设计,从此与神垕镇结缘。
2014年,杨根成在槐树湾村一处农家小院成立属于自己的工作室,设有展厅、创作室、起居室、烧窑车间。院内青砖绿树、古朴自然,一花一器,恬静素雅。“槐树湾村吸引了来自江西、江苏、河北、南阳、周口等地的艺术家,艺术氛围浓厚。”杨根成说,工作之余,他经常与其他艺术家进行交流,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槐树湾村位于神垕镇西侧2.5公里,村子周边以山地、丘陵为主,植被茂密、环境优美。村内的石洞、石楼、石房屋、石磨坊等古建筑群框架完整,村集体合作社回收村内空闲房屋作为集体资产,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修,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出租给陶艺创客建立工作室,村民通过房屋入股参与集体经济分红。2021年,槐树湾村入选第六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
原来的破落山村变成了钧瓷创作、生产基地和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槐树湾村被省文旅厅先后授予“河南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传统技艺融入创新思维
“和大多数传统制瓷艺人不同,我是由摄影步入制瓷行业的。”在位于禹州市浅井镇扒村的东张窑,河南省技术能手、钧瓷烧制技艺许昌市非遗传承人、东张窑瓷业有限公司创始人边继伟向记者讲述了他与扒村瓷的渊源。
扒村古称“东张镇”,享有“瓷都”的盛名,与有“钧都”之称的神垕镇相映生辉。“我是扒村人,小的时候,村里到处可见堆积成山的‘白地黑花瓷’碎片,偶尔也有天青底的钧瓷、彩瓷等。随着神垕镇因钧瓷名声越来越响,作为地地道道的扒村人,我有了建立自家窑口,弘扬和发展家乡瓷业的想法。”边继伟说,2021年,他在扒村窑遗址建立窑口,以“东张镇”为名,建立了东张窑。
建窑之初,边继伟就确定了“融合扒村瓷和钧瓷特色”的传承创新之路。虽然扒村瓷多为“白地黑花瓷”,但扒村窑同样出土过钧瓷的完整器和碎片。2005年,国家质检局在关于禹州市钧瓷原产地保护的批复文件中,明确指出钧瓷原产地保护区域为城区“四办”:神垕、鸿畅、苌庄及浅井。
“我认为,在扒村烧制钧瓷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独特意义。因此,应该打造一个更为广义的扒村瓷概念,恢复和建立扒村白地黑花瓷和钧瓷并存的扒村瓷体系。”边继伟说,为此,他尝试使用不同的烧制方式,通过改变窑口的升温曲线、进风大小和气氛环境,同窑烧制钧瓷和扒村瓷。
在东张窑记者看到,很多传统瓶型增加了浮雕,这些浮雕与瓶身线条完美结合。“扒村瓷的美在于瓷上作画,钧瓷讲究自然窑变。我们将绘画艺术变为浮雕,把大自然的美丽附加在瓷器上,再利用钧釉烧制,使两个瓷种相互结合,呈现出了别样的灵动之美。”边继伟说。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扒村瓷,了解扒村瓷,走近扒村瓷。在我市推出的“许昌人游许昌”活动中,扒村作为禹州市西北部一条重要旅游线路,深受游客青睐。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不仅为传统陶瓷注入了新活力,也让传统村落焕发出了新魅力。槐树湾村入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创客大师70余人,建成了“杨根成艺术馆”“三味瓷屋”,以及创意民宿等一批创客项目。全村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0余万元。
近年来,我市不断挖掘文旅资源,推动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2021年11月,市委、市政府首次成立了高规格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专班,为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我市坚持用文化赋能旅游发展、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繁荣,让“诗和远方”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实现更好联结。
数说成就
十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92.8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56.33亿元,体量增长2.7倍,2016年许昌市荣获“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市”。
旅游总人次从2013年的977万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3196.62万人次,年均增长21.8%;旅游业总收入从2013年的47.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13.55亿元,年均增长28.4%。
记者手记
文旅文创共荣 “诗和远方”更美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在旅游迈入大众化时代的当下,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游山玩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历史、看文化、看民俗,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
推进文旅文创融合,丰富文化旅游新业态,激发文化旅游新消费,是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神垕古镇、曹魏古城等地,文化赋能让旅游业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文化元素与“吃、住、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交相辉映,不断创新的文旅文创产品乐了游客、富了景区、升华了城市内涵。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为省委工作的十大战略之一,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市第八次党代会把文化强市作为“五个强市”之一,提出了“1+5”发展定位。这些都为全市文旅文创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凝聚了力量。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汉魏故都许昌将立足本土文化禀赋和旅游资源,加快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推许昌文化强市建设!
□ 记者 毛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