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文峰塔

熬一碗生活的粥

□ 李迎春

熬粥,是把原本坚硬挺拔的米粒熬弓身子,并与水完美交融,它是黎民百姓的温饱诉求,更是生活哲学,熬一碗稀粥,便是熬一碗哲学。

粥是米与水的双人舞,温柔,缠绵,如胶似漆,是“和”的形象体现;饭是米的独奏曲,明明与水结伴而来,最后却牺牲了水成全了米。其实,国人似乎更欣赏粥的融通与温和。

生活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合作共处的陪伴。母亲曾说:“做人学粥的智慧,学米与水的相处,学它们的圆通、大度、包容,然后你会懂得与他人的相处之道。去盛上一碗粥,好好看看。”

我盛起一碗稀粥静静端详,米化于水中,水融入米内,二者看似彼此有别,却在无形中相互交融,这是我国传统哲学,“和”理念的精妙演绎。

粥满怀悲悯之心。听老辈人讲:一碗粥,九分为水一分为米。它是贫苦百姓最后的尊严,它为饥寒中的人们献上一份慰藉、些许温暖。它可稀薄,但能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使人重燃生活的热情;它亦可黏稠,就像今天的粥,不仅黏稠,而且可以配以各种富含营养成分的辅食,熬制成一种保健食品。

从前,粥仅是人们赖以充饥的果腹之物。它也许有时会光临富贵门第,但更多的是进入普通人家。盛一碗稀粥,是普通百姓对生活的尊重,对自身尊严的维护,对苦难生活的应对,更有对未来生活的希冀。能盛上满满一碗粥,已是多么不易。

即使现在的生活远比过去富足,我还是愿意喝上一碗稀粥,这是我对从前生活的一种致敬、一种铭记。我不愿意因眼前的繁华盛世忘却曾经的艰难,让胃记住从前生活的不易,再传达给心,会远比口头上的允诺更刻骨铭心。在记住盛满一碗粥的不易时,我的内心深处也会增添一种悲悯情怀——感受、同情、记住别人与自己曾经的痛苦。

人活着应该就像粥,经过人们的巧手,加上赤色的枣、金色的菊、墨色的豆、素色的莲……便会由朴素的白粥变得美丽多姿、香甜可口,营养丰富。

再平淡无味的生活,只要人们心中有美有爱,也会变得有滋有味;再苍白的生活,只要人们心中有绚丽的色彩,生活就会被染得五彩缤纷,鲜明生动。

熬一碗生活粥,里面加上你想的、你要的、你爱的……你的面前便会是一碗清香怡人的莲叶粥,一碗香甜可口的红枣粥,一碗甜蜜沁人的桂花粥,一碗五味俱全的海鲜粥。生活可以多姿多彩,亦如粥可以多滋多味一样,其在于你的选择与创造。

原本枯燥苍白的生活,经过人们巧手一挥,便是一个斑斓的天地。生活本如稻米般坚硬,但熬着熬着,清香来了,甘美来了,再辅以美好的生活情致,便是斑斓馥郁了。

取一只朴素的碗盛上粥吧!粥多种多样,多滋多味,生活亦然。凝神端详盛粥的碗,你会蓦然发现,人便是碗,生活便是粥,人是生活的容器。我们虽然决定不了自己的质地和大小,但可以决定自己盛装的是什么样的粥,盛装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人是易碎而有思想、有灵魂的碗,你的生活便是盛在你碗里的粥,好好熬制你的粥吧!熬一碗粥,便是熬一碗生活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