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第二天能下床行走;术后清醒,即可进食;原本要住院十几天的患者,现在一周时间就能出院……在许昌市人民医院骨外二科,“伤筋动骨100天”的传统医学理念,正在被“加速康复”(ERAS)理念所颠覆。
68岁的罗大娘双膝患骨性关节炎10余年,双膝疼痛、畸形,活动受限。一个月内,罗大娘在许昌市人民医院骨外二科,先后进行了右膝人工膝关节置换和左膝人工膝关节置换,并在一周内恢复较好,达到出院标准。
“这一切得益于我们推行的‘加速康复’治疗模式。”该科主任郭俊超告诉记者,自引入“加速康复”理念以来,患者的住院日缩短了,医疗费减少了,身体康复得更快了。
“加速康复”是现代外科发展的一个新理念,通过对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措施进行优化,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术后恢复质量,从而实现快速出院。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会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自己疾病和治疗过程,并用既往病例提升患者信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我国的关节炎患者超过1亿人,其中65岁以上的人群,50%患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于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是适宜、有效的治疗,而且优良率可达90%以上。”郭俊超说。
除了健康宣教外,医护人员还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指导,如踝泵训练、直腿抬高训练等,让患者在术前即开始康复训练,形成肌肉记忆,以便术后尽早开始康复。其中,踝泵训练是通过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小腿三头肌肌肉的收缩、舒张,来达到增强小腿三头肌肌力、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加快,从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直腿抬高训练是通过大腿的力量使下肢抬起,主要练习髂腰肌,以及股四头肌的力量,保证膝关节和髋关节的稳定性,加强膝关节的抗负荷能力。
疼痛是影响康复的一大因素。为了减轻疼痛对康复的影响,该科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多模式、多途径、多阶段联合镇痛,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镇痛管理,降低创伤反应患者痛苦。围术期镇痛涵盖了术前超前镇痛,提高疼痛阈值;术中通过微创、轻柔操作,降低创伤反应,通过“鸡尾酒”注射,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术后自控式镇痛泵、对膝关节手术区域进行冷敷以及镇痛剂的梯度合理使用,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术前10个小时禁食、术后通气后才能进食、术后需卧床静养,在“加速康复”理念下,这些传统的“手术须知”得到颠覆。“通过进食避免营养物质的缺乏、促进肠道蠕动,能让患者的精神和身体尽快恢复。”郭俊超说,为避免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影响患者营养物质的吸收,该科有针对性地开展镇吐治疗,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预防臀部压疮、肺部感染和血栓等并发症。
此外,该科还通过“无血化管理”来达到膝关节置换不论是一侧还是双侧基本不输血。术中轻柔的操作、彻底的止血、规范的应用氨甲环酸等药物,再加上术后通过食物、药物提高患者食欲、增强患者营养,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疗费用,加快患者康复。
“加速康复”是以先进的医疗技术为前提的,它是对传统医学理念的颠覆,更是对医生医术的一大挑战。“我们将不断提升医术、提高认识,让患者花更少的钱就能治好病。”郭俊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