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许昌往事

“神医”华佗曾在此行医

古村落里的中医药传承

□ 记者 黄增瑞 文/图

中医古村岗头卢旧事

(上接3版)

华佗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年少时,他曾在外游学,精心钻研医术,尤其擅长外科,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由华佗研制,用于手术麻醉作用的麻沸散,至今还流传于朝鲜、日本、摩洛哥等多个国家。

华佗虽是安徽人,但他的足迹遍布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在许昌城北的华佗墓园,每年都有热衷于华佗文化的各界人士前来拜谒,弘扬华佗精神,传承中医文化。

“华佗在许昌的那些年,曾在我们村为百姓看过病。”卢土法对记者说,有一年夏天,华佗行至五女店镇,自西向东眺望,看到前面有一道西北方向的黄沙岗连绵不断,颇像一条巨龙,是个好地方。

此时已到中午,华佗又渴又饿,决定向黄沙岗方向迈步前行。突然,他发现路边有一口古井,伸头下探看到井水清澈透明,他用水桶提水喝,入口感觉异常甘甜,人也有了精神。随后,华佗在此安顿下来,建了一座草庵,专门给附近群众看病,并用古井中的水煎制草药,后来这口井被群众称为黄龙井。

“神医”华佗曾在此行医

华佗向群众传习五禽戏

华佗在岗头卢村为民看病行医,由于医治得法,远近闻名。方圆百姓听说华佗的大名后,纷纷前来求医。

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华佗利用空闲时间为当地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禽兽姿态动作的健身操“五禽戏”,以此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体育医疗的先河。

卢土法说,五禽戏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动作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得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

华佗编排的五禽戏,把肢体运动同古代导引、吐纳之术有机地结合,能使人体体内逆乱的气血恢复正常状态,从而促进健康。五禽戏不仅能对人体起到调气、调心、调身的作用,而且能调理人体经络,强身健体,防病治病。

据史料记载,华佗的弟子吴普坚持

操练五禽戏,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华佗在岗头卢村生活期间,经常指导当地百姓操练五禽戏。至今,岗头卢村的群众也经常练习五禽戏,并多次参加由许昌市和建安区组织的广场舞大赛。

近年来,为了不断发扬华佗精神,弘扬中医文化,岗头卢村建设了华佗雕塑、华佗广场,并还原华佗歇息处、中医煎熬处,以及用于制药的黄龙井等景观,以示纪念,供人参观。

如今,华佗虽然早已不在人世,但他留给后人的却是丰富的中医文化遗产。

↑ 岗头卢村华佗文化广场上绘制的五禽戏绘画

→ 岗头卢村百草园中的黄龙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