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许昌记忆

姓氏溯源

禹州为褚姓发祥兴盛之地

褚氏先贤晋太傅褚裒的墓葬

褚遂良画像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春秋时期有官名“褚师”

“褚姓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官名‘褚师’。当时,宋国、卫国、郑国都有这个官职,主要分管集市贸易。”禹州市家谱文化研究会会长楚长江告诉记者,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殷商之后,宋国的宋共公有一个叫子段的孩子被封在褚地。这个人道德高尚,“其德可师”,所以被称为“褚师”。后来,“褚师”演变为一个官名,掌管市场,又叫“市令”。春秋时期,子段的后代子孙以其“褚师”称号为荣,于是,有的就以“褚”为姓。

迄今还没有发现赐姓、改姓的禇姓。根据史实我们可以认为褚姓的血缘很单纯,可以说天下褚姓是一家。

褚氏兴盛于禹州有许多史籍记载。从《汉书》至《新唐书》的所有正史、禹州市历来的地方志、褚姓人的宗谱家谱、众多当代姓氏书籍,都记载、叙述得清清楚楚:褚姓兴盛壮大于禹州。

《河南寻根·源于河南千家姓》一书说:“如元帝、成帝时博士,曾补过司马迁《史记》的史学家褚少孙,为颍川人,居沛。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阳翟是褚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历史上许多褚姓名人出自阳翟。”

《根在河南》一书说:“魏晋南北朝时,河南阳翟(禹州)褚氏按‘九品中正制’成为士族,家族兴旺,名人辈出。”

“褚姓成姓之后,借助颍川大郡物华天宝,迅速繁衍,遂成强大的族群。”楚长江说,褚姓人在禹州主要生活在钧台街道办事处、颍川街道办事处、褚河街道办事处、梁北镇东部、朱阁镇东部和郭连镇西部。

历史上,褚姓人大约在秦代迁徙到山东一带,在汉代又迁入江苏徐州。随后,一些褚姓人迁至河北正定、山西石楼、陕西泾阳等地。清代以来,还有褚姓人到台湾和东南亚等地繁衍生息。

颍川望族

东晋时期的“四大家族”之一

过去褚姓的祠堂里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经学博士补史记”,下联是“书法名家序雁塔”。

“经学博士”指的是西汉著名经学家褚少孙(禹州人),寓居沛县(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跟刘邦算是半个老乡。褚少孙开创了《鲁诗》的一个学派“褚氏之学”,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增补了司马迁的《史记》。

“书法名家序雁塔”指的是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雁塔”即西安的大雁塔。唐代有新科进士在雁塔上题名的风俗,褚遂良在雁塔留下了很多墨宝。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自阳翟(禹州)的褚氏名人见诸典籍的有近百人。”楚长江说,褚氏家族的祖居地和祖陵墓就在褚河街道办事处元木村。元木村因有晋太傅褚裒的故居和墓葬而得名,褚裒谥曰“元穆”。

褚氏祖茔在元木村西的金牛山上,因石人、石兽甚多,后人俗称“石人山”。而关于褚河这个地名的来历,据清乾隆《禹州志》记载,“因褚姓所居得名”。

东晋时期,褚氏是掌控朝政的“四大家族”之一。褚裒是晋穆帝的外祖父,也是司马氏皇权的重要支持者。他虽然位高权重,但没有像桓温一样争权,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褚裒提出率军北伐后,得到了朝廷的支持。

褚裒的女儿褚蒜子嫁给了司马岳。当上皇后那一年,褚蒜子刚满19岁。晋康帝登基未满2年就病崩了。不久,褚蒜子年仅两岁的儿子司马聃即位,是为晋穆帝。由于穆帝年幼,无法亲理朝政,因此,朝臣奏请褚太后临朝称制。

褚蒜子入宫以后,经穆帝、哀帝、废帝(海西公)、简文帝、孝武帝六朝40多年,至少3次临朝称制。其每一次临朝称制都是身不由己: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是中国历史上临朝次数最多的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历皇帝最多的太后。

一个弱女子从大家闺秀到皇妃、皇后,再到太后,历史一次又一次把她推到风口浪尖。她以卓越的气质、坚韧的毅力、非凡的智慧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难。她20岁守寡,38岁时唯一的儿子去世。她为平衡东晋中期政局、稳定东晋百年基业奉献了40多年的光阴。

名人故事

褚姓为何在“褚河”消失?

颍川褚姓曾一度成为望族,许多褚姓名人出生于此。

那么,为什么褚姓所居之地褚河,如今几乎没有一户姓褚的人家?这与唐代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有关系吗?

“褚遂良的祖父褚玠,南朝陈时,官至中书侍郎。”楚长江告诉记者,褚遂良的父亲褚亮与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等是至交。

青年褚遂良就拜二人为师,研习书法,尤工隶楷,深受欧阳询的器重。褚遂良又悉心揣摩晋代王羲之的书法,最终形成了自己空灵多变的独特风格,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

唐太宗李世民爱好书法,尤喜王羲之,视虞世南为师长。虞世南去世后,他心痛不已:“我无人可以论书了!”魏征便推荐褚遂良入宫“侍书”。

褚遂良为人耿直,书法精妙,得到了李世民的赏识,被升为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后擢升为中书令,成为李世民身边不可或缺的重臣。

后来,李治封褚遂良为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后褚遂良又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仕途一帆风顺。

而晚年的褚遂良却一次又一次被贬。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褚遂良在流放之地终老,时年63岁。在他死后的两年多里,武则天等人没有放过他,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他死的地方。

虽然武则天在神龙元年替他平反,可是46年已过,褚家的子孙大多被迫迁居到越南清化之地,过去名声地位远大的褚姓就这样在褚河这个褚姓聚居之地消失了。

从褚师到现在,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褚师的“其德可师”,自然也会成为褚氏的遗风,流传千载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