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黄增瑞
核心提示
阔别三年今又相见。由于疫情原因,一年一度的许昌杜寨书会线下活动于2020年按下“暂停键”。2023年2月3日农历正月十三,杜寨书会在广大群众和说书艺人的热烈期盼下再度登场,来自省内外的200多位艺人云集于此,负鼓携琴。他们精神抖擞、劲头十足,在新的场地说书唱戏,精彩的演出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
擂鼓声声惊心魄,琴弦悠悠入戏来
2月3日一大早,来自十里八乡的人们齐聚建安区苏桥镇杜寨社区,大家都有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听评书,看大戏。记者跟随人流沿着杜寨社区的主街向里走,该社区文化广场的墙面上绘制有与戏曲有关的人物和文字,浓郁的曲艺文化氛围扑面而来。锣鼓声、坠胡声、快板声,以及洪亮的唱腔传入记者耳中。
“这是前两年我们建设的,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往年杜寨书会的演出都在麦田里进行,如今改在文化广场内,演出环境大有改观。”杜寨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刘红现说。
当日8时许,来自省内外的52班、200余名说书艺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摆好座椅,铺展绸缎,接好音响,随着有关领导的“一声令下”,2023年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杜寨书会民间文艺展演正式开始。
顿时,文化广场内鼓乐声此起彼伏,说唱声不绝于耳,各个戏班拉开阵势正式开唱,整个文化广场瞬间沸腾起来。观众席中,有80多岁的老者,也有20岁左右的青年,大家或坐或站,静静地聆听着艺人的精彩演绎。
新时代新气象,演出现场不少观众拿出手机,一边录制一边观看演出。“这样录下来,回家后可以随时播放!”一位“70”后观众笑着对记者说,他是听着《岳飞传》《杨家将》等评书长大的,今天能身临杜寨书会现场,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儿时的场景。
评书不仅为几代人留下了声音的记忆,更是在自媒体平台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一部手机传到了千家万户。演出现场,许昌当地的媒体以及自媒体对盛况进行了直播,将许昌杜寨书会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河南坠子大师胡银花带4班人马献艺
不少热爱评书的人都知道,河南省有一位名叫胡银花的艺人,她的老家在商丘市民权县,自幼出生于曲艺世家的她,14岁就随父亲胡子莲辗转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演出。历经40余年的磨炼,胡银花已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坠子大师,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杜寨书会演出现场,胡银花的演唱方式吸引了众多观众,戏摊四周被人围得水泄不通。她有时一人登台演唱,有时让几位弟子相伴演出。
一位来自建安区河街乡的群众说,平时,她都是在抖音上观看胡老师的直播。得知其将参加杜寨书会,她一早就骑着电动车来到杜寨文化广场,现场听戏,非常过瘾。
“胡老师的唱腔优美、动听,技巧精湛,其抖音上的粉丝将近40万人。”一位名叫张继先的艺人说,作为胡老师的弟子,这次能随老师来到杜寨书会演出,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历练。
休息间隙,胡银花告诉记者,她从14岁开始,每年的正月十三都会跟随胡子莲来到杜寨进行演出。几十年来,她不仅见证了杜寨书会的兴起,而且认识了不少热爱曲艺的朋友。今年,胡银花收到杜寨书会的邀请后,联系了14位艺人,分成4班人马一起参加杜寨书会,为许昌观众献艺。
“今天,我还收到河街乡沟王寨村的邀请,将于正月十五为群众进行演出!”胡银花说,她每年来到杜寨社区,当地都会安排好食宿,群众也十分热情,就像亲人一样。胡银花表示,明年的杜寨书会,她还将带领更多的艺人来到许昌演出,继续为杜寨书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正月十四艺人转场北海公园继续唱
在杜寨书会现场,记者还见到了来自安徽、山东等地的评书艺人,他们的演出不时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首。青史几行名姓,北茫无数荒丘,前人撒种后人收,无非是龙争虎斗!”其中一位戴着墨镜,身穿红杉的中年男子引人注目。只见他一手拉着坠胡,一手紧握竹板,一脚踩踏木鱼,唱腔浑厚响亮,一个人就能演绎一台大戏。
据了解,这位来自山东菏泽的艺人名叫高坤,是一位盲人,这次他和朋友一起来到许昌参加杜寨书会,深刻感受到了许昌人的热情好客。
根据演出安排,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在杜寨书会演出的艺人将转场至北海公园演出。当日上午,记者来到北海公园的演出主会场,各地艺人分布在广场四周依次开演。有的艺人还被安排在古香古色的建安阁、建安舫进行演出,演出现场更具一番古韵。
“这样安排一是为了迎接元宵节,二是让外地艺人也能感受一下许昌厚重的历史文化。”建安区文化馆负责人刘俐东说,他们把说书艺人安排到北海公园的南山分馆、建安阁、建安舫等5个分会场,让群众畅游北海的同时,还能听书看戏,体会不一样的元宵节。
当日恰逢二十四节气的立春,许昌的气温略有回升,迎春花开放。在北海公园游玩的市民有的乘游船在水上嬉戏,有的围绕水岸散步,有的在草坪上放起风筝,春意渐浓。
杜寨书会、马街书会、胡集书会共称“北方三大书会”。2009年,杜寨书会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杜寨书会,将在许昌新时代的发展中演绎出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