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毛迎
核心提示
“一日可看千台戏,三天可读万卷书”,这是对昔日杜寨书会盛况的生动描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就可以尽览大千世界,古老的杜寨书会受到了冲击。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许昌市、建安区各级主管部门加大了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2009年,杜寨书会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杜寨社区建起了文化广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大舞台、书会展示馆彰显着古老书会的艺术魅力……
娱乐方式多样化,传统书会受到冲击
村里的空地上、村民的家门口,甚至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田埂边,艺人们说拉弹唱,虽然天气寒冷,曲艺迷们依然像潮水般涌来……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还未普及的年代,这样的场景每年农历正月十三都会在杜寨上演。
据杜寨社区的老人回忆,杜寨书会最兴盛的时期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每年来此的说书艺人有150多班。改革开放之后,杜寨书会的规模不断扩大。
说书,是一种广泛流传的民间艺术。表演河南坠子、大鼓书、三弦书、莲花落、评书、道情、琴书等,都可称为说书。有的只说不唱,有的边说边唱,乐器简单,一副简板、一把坠胡,不用道具,一人也能唱一台戏,但三两人搭班表演的居多。
过去,说书作为一个行业而言,相对于农业生产,收入还是不错的,因此也催生了大量以说书为主业的民间职业说书艺人。他们身份虽为农民,却只在农忙时回家帮忙生产,说书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以前谁家有喜事,要么请戏班子唱大戏,要么请说书艺人上门说书。唱大戏费用高,说书就成了首选。后来有了流动电影放映队,请放映员到家门口放电影很流行,说书艺人的收入受到了影响。”曾担任杜寨书会会首的杜寨社区居民杜留臣说。进入21世纪,手机、电脑逐渐普及,传统书会受到冲击,演出市场日益萎缩的同时,说书艺人也开始流失且日益老龄化。
古老书会成为“非遗”,重新焕发光彩
作为我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民间书会,杜寨书会见证着2000多年来当地民间文化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民间曲艺文化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许昌文化主管部门以及苏桥镇政府,对杜寨书会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列入保护计划,给予有效的挽救和保护,使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不萎缩、不消失,并有所发展,得到传承和延续。
“2009年,杜寨书会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杜寨书会重新规划了场地,并首次抽调5人协调这次书会,给艺人提供桌椅、茶水等。对没有被‘写书’的艺人,村里适当给予路费补助。同时,各大媒体纷纷介入进行宣传,参加书会的艺人和群众明显多于往年,对于保护杜寨书会这一传统文化项目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建安区人民文化馆副馆长霍婉玉说。
2011年,是杜寨书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腾飞的一年,也是政府全面介入“非遗”保护的一年。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提供了专项资金,专门开辟了约13000平方米地给说书艺人亮书,并且提供免费餐饮、住宿等服务。除了许昌本地的说书艺人,还吸引了郑州、兰考、民权等地的艺人前来参加。
2014年,许昌县(今建安区)民政部门为杜寨书会捐赠了20张桌子、160把凳子,文化部门划拨了7000元经费。更多商家、协会等也相继加入,杜寨书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势头。
为参会的艺人颁发演出证书并进行评奖、组织摄影爱好者开展采风活动……近年来,相关部门围绕保护和发扬杜寨书会这一“非遗”项目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政府和文化部门越来越重视杜寨书会。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给艺人路费。”杜留臣说。
杜寨社区居民也格外珍惜杜寨书会这块传承了2000多年的“金字招牌”。到了正月十三这一天,杜寨社区居民会停下手中的活儿,为书会提供各种方便。他们腾出场地,供艺人们亮书、卖书,并召集人来维持秩序,免费提供茶水、桌椅以及食宿。
杜寨书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焕发出新的光彩!
“非遗”保护常态化,促进传统文化振兴
“杜寨书会年年举办,即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中断,我们把节目录制下来,通过网络播放,‘网上书会’吸引了很多人观看。”80岁的杜留臣提起疫情期间的“网络书会”,脸上流露出自豪的表情。
据了解,疫情期间杜寨书会采取网络形式举办,邀请全国各地的艺人居家献艺,所有节目网上征集,筛选出的节目在建安区“云上建安”手机客户端播出。
今年杜寨书会恢复线下举办,杜寨社区居民都很高兴。他们在正月十二就整理好场地,摆出桌案,只待说书艺人前来“亮书”。
如今的杜寨社区建起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戏曲大舞台、书会展示馆等彰显着这个中原村庄独特的艺术魅力。杜寨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刘红现说,以后这里将成为杜寨书会的主会场,下一步,他们还将做好后继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来弘扬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建安区苏桥镇副镇长李昕说:“苏桥镇将借助杜寨书会这一民间文化盛会,不断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培养非遗传承人,完善提升配套设施,擦亮古镇历史文化名片!”
“在对杜寨书会这一省级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和发扬的同时,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开展了‘建安书场周周演’文化公益剧场这一文化惠民活动,建安区非遗传承人裴改红表演的许昌坠子等节目很受观众欢迎。”霍婉玉说。
“建安书场周周演”文化公益剧场是2021年建安区人民文化馆重点打造的建安区文化惠民品牌,目的是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强区建设,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建设和谐精神家园。全年计划安排96场演出,保证一周两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