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健康许昌

早期结直肠癌往往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专家提醒——

排便次数异常增多要警惕

□ 记者 张炜华

手术中 资料图片

今年2月,65岁的张女士因腹痛、便血到医院检查肠镜时,被诊断出直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许昌市人民医院消化内一科副主任医师李永冰根据张女士的病情,为其实施了ESD手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大约一周后,张女士顺利出院。

“她治疗得很及时。”2月19日,李永冰告诉记者,虽然直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一般为良性肿瘤,但也存在着恶变风险,特别是张女士体内的肿瘤非常大,离肛门距离也很近,已经属于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如果治疗不及时,肿瘤出现恶变,治疗难度会增加,患者预后也会差。

大部分结直肠癌是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结直肠腺瘤是良性的。”李永冰介绍,如果在这个阶段将之解决掉,将会大大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他提醒,早期结直肠癌往往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但如果患者出现“两多”“两痛”的症状要特别警惕。“两多”是指排便次数和便血次数的异常增加。大便异常频繁,且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或大便性状发生了改变;便血次数增多,且出现黏液血便、大便一侧带血、大便发黑的情况。

“两痛”是指腹部疼痛和肛门处疼痛。如果肿瘤引发肠道梗阻,就会有腹胀、腹痛等症状。疼痛部位往往在中下腹,腹痛会越来越明显,从阵发性发展为持续性;如果肿瘤的位置靠近肠道末端,会导致肛门有坠胀、疼痛的感觉,同时还会伴随大便习惯改变,异常消瘦等症状。

“早癌筛查能做到胃肠道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我们科,为患者做肠镜检查时,会特别注重对癌症的筛查。”李永冰告诉记者,几乎每年都有患者在做普通肠镜检查时被查出患有结直肠癌。

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要进行结直肠癌的早筛?40 岁以上人群胃肠道癌症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李永冰建议,40岁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另外,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筛查,主要是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胃肠道癌症高发地区人群;胃肠道癌症患者一级亲属;既往患有长期慢性便秘或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癌前疾病状态的患者;存在胃肠道癌症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长期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李永冰提醒,如果是普通人群,肠镜检查没有发生病变的,可以每隔2年或3年检查一次;如果查出息肉、腺瘤、早癌等,要及时处理或治疗,治疗后按医嘱复查。预防胃肠道疾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心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