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关注

原班主创再度同台演出引轰动

聚焦《倒霉大叔的婚事》全国巡演之一

↑《倒霉大叔的婚事》演员上台谢幕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编者按

5月12日,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全国巡演启动仪式暨许昌站首演在许都大剧院拉开帷幕,任宏恩、汤玉英、艾立等原班主演精彩的演出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常有福是谁?常倒霉又是谁?“有福”与“倒霉”合二为一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倒霉大叔的婚事》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诞生的一部经典好戏,凭借幽默生动的语言、亲切浓郁的乡土气息,赢得了几代观众的喜爱,成为戏剧舞台上的“常青树”。

1984年,这部带着清新泥土气息、饱含生活智慧结晶的农村题材现代戏走上许昌舞台。时隔39年,《倒霉大叔的婚事》即将三度进京,82岁的任宏恩、77岁的汤玉英、80岁的艾立再次同台献艺,引发戏迷朋友广泛关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倒霉大叔的婚事》背后那些故事。

阅读提示

5月12日晚上,在许都大剧院,当三位平均年龄80岁的主演任宏恩、汤玉英、艾立登上舞台,瞬间点燃观众的热情。

他们诙谐幽默的表演、妙趣横生的舞台表现,让现场观众喝彩声不断。两三句台词就能引起观众的一阵笑声,两个半小时的演出,观众的情绪被演员的表演节奏牵动着。

本报记者 毛迎 张铮

许昌站首演,拉开三度进京演出帷幕

当晚,许都大剧院座无虚席,戏曲爱好者相聚于此,观看39年来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倒霉大叔的婚事》。

“春风吹得人心醉……”82岁的豫剧名家任宏恩一出场,台下响起雷鸣般掌声。

“这部戏我曾经在电视上看了很多遍,任宏恩、汤玉英、艾立都是深受戏迷喜欢的优秀演员,今天能在现场看到他们的演出,我非常激动!”观众席上,70多岁的市民王保琴一边看戏,一边激动地说。

据了解,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巡演通过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立项评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按照计划,该剧将于近期在北京、石家庄、郑州、漯河等地进行全国巡演以及文化惠民演出。

1986年,由著名剧作家齐飞编剧,任宏恩、汤玉英、艾立等主演的《倒霉大叔的婚事》应邀赴北京演出引起轰动。2018年8月,《倒霉大叔的婚事》作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入选剧目,再度进京演出。

截至目前,该剧已在全国累计演出超过6000场,成为继《朝阳沟》之后河南戏曲又一里程碑式的作品。

《倒霉大叔的婚事》之所以能受到观众的喜爱,除了剧情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演员精湛的演技,其中最经典的“登门求婚”和“月下相会”,几位主演将人物性格特征演绎的生动传神,是几代观众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形象。

座无虚席,观众热情似火

“月光下我把她仔细相看,只见她羞答答低头不言……”戏中脍炙人口的唱段“月下相会”重现时,很多老戏迷情不自禁跟着哼唱起来。

不少观众拿起手机,把一幕幕经典录下来。任宏恩、汤玉英、艾立等著名演员的精彩演出,跌宕起伏的情节,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在观众席上,记者还看到不少小观众,他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表演,时不时还跟着比画比画。“这些都是许昌工商管理学校戏曲专业的学生,平均年龄15岁,今天主要来观摩学习的。”许昌工商管理学校带队老师时腾飞告诉记者,孩子们都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早早来到演出现场,演出开始前还到后台观摩,学习老演员们的敬业精神。

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表示,《倒霉大叔的婚事》以农村真实生活为题材,通过戏曲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每一位人物都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舞台上,感染力很强,是一道原汁原味的戏曲经典“大餐”。

演出即将结束之际,演职人员上台谢幕,赢得了观众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许多观众起立鼓掌表达敬意。

守正创新,经典永不落幕

“一定要把这次巡演演好!”“谢谢社会各界朋友的厚爱与支持,我们一定完成好这个任务!”“我们不能辜负许昌父老乡亲的期望!”

谢幕那一刻,任宏恩、汤玉英、艾立的发言,让观众感动万分,雷鸣般的掌声再度响起,这是对经典剧目的致敬,也是对老艺术家们敬业精神的褒扬。

国家一级演员、一级导演、许昌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黄力杨担任此次巡演的复排导演。许昌站首演圆满成功,黄力杨说,观众们的热情让他感动。

回忆起排练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黄力杨被老一辈艺术家的敬业精神一次次地感动着。“这次任宏恩、汤玉英、艾立三位主演,还有饰演东山婶的刘彩霞老师,平均年龄80岁,但每次彩排,他们都提早到场,对每一个细节反复推敲、琢磨,精益求精。”黄力杨说,1986年,《倒霉大叔的婚事》首次进京,他作为演员参与了表演。2018年再度进京以及这次全国巡演,他都担任复排导演,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在排练现场,任宏恩、汤玉英老师一遍遍对戏,甚至连一个动作都是反复推敲,艾立老师在没戏的时候,坐在台下用心观看其他演员表演。已经79岁的刘彩霞老师,虽然已经离开舞台多年,但每次彩排都早早到场,从不叫累。回忆起排练过程中的这一幕幕感人景象,黄力杨对老艺术家们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经典永不落幕!许昌站首演圆满成功,离不开老中青演员们的敬业奉献、精湛表演,也离不开剧组紧跟时代洪流、大胆创新。

许昌首演现场,不少观众发现《倒霉大叔的婚事》在音乐节奏上更明快了,配乐也注入了新的元素。

“我们在舞台、音乐、灯光、道具等细节的处理上,都紧跟时代潮流,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提升。”黄力杨说,同时,这次演出也是一次传帮带的过程,中青年演员一次次被老演员们的敬业、执着感动,非常珍惜这次与老演员们合作的机会。

“学习老师们的表演技巧,与他们同台演出,我感到很荣幸。”饰演柱子的青年演员张聪告诉记者,他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舞台上,几位老艺术家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大戏,观众们用掌声和欢呼声表达着对老艺术家的尊敬和对经典戏曲的热爱。

《倒霉大叔的婚事》就像一坛酝酿了几十年的老酒一样,让人回味无穷,余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