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倒霉大叔的婚事》传唱39年,影响了几代人,成为河南戏曲的一座高峰。
此次全国巡演许昌首演获得成功,《倒霉大叔的婚事》原班主创人员即将三度进京表演,再次印证了只有扎根人民群众、贴近生活的作品,才能经久不衰。
那么,一部戏曲缘何能够经受岁月的洗礼、历久弥新呢?让我们一起从《倒霉大叔的婚事》创作过程中寻找答案吧!
本报记者 毛迎 张铮
紧扣时代脉搏
“月光下我把她仔细相看,只见她羞答答低头不言。看打扮她有一手好针线……”《倒霉大叔的婚事》这部戏剧中的著名唱段“月下相会”被戏迷们奉为经典。男女主角常有福、魏淑兰的“婚事”更是引起了全国戏迷的关注。
《倒霉大叔的婚事》通过农民企业家常有福带领乡亲勤劳致富并最终找到伴侣的故事,真实展现了广大农村在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的可喜变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长期以来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
回忆起当年的创作历程,齐飞深有感触地说,该剧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风吹绿祖国大地,贫穷落后的农村沸腾了,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我目睹党的政策给农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迫切地想把这种变化呈现在戏曲作品中,于是就有了剧中常有福‘春风吹得人心醉’的第一句唱词,就有了通过婚事写农民观念的转变,从而折射出时代的光彩。正因为人物从生活中来,生活气息才浓郁,人物语言才生动,故事才有趣,戏才有了生命力。”齐飞说。
《倒霉大叔的婚事》以生动的故事情节让观众感受到改革“春风”的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农村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活跃了农村经济,改善了农民生活,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齐飞的创作激情不断迸发,几十年笔耕不辍,书写着老百姓身边的故事,用一部又一部鲜活的戏剧作品,阐释着“作品与时代同步,艺术与人民同心”的创作理念。
贴近群众生活
《倒霉大叔的婚事》能火,与其轻松幽默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大关系。
“现在的人真能,半夜三更还在云彩眼儿里飞哩!”
“这鞋大小都中,大小都中。”
“给,你吃个熊猫。”“啥?熊猫?”“是熊猫糖!熊猫糖!”
这些诙谐幽默、土得“掉渣儿”的对白,为无数观众津津乐道。
剧中主要人物“侯圈”在常有福的感召下,从善于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到投身改革开放浪潮,发生了可喜的转变。特别是“侯圈”去广州出差一段戏,常有福布置任务时用了传统戏剧中“点将传令”的桥段,节奏明快,台词生动,令人捧腹。
这部戏之所以经久不衰,首先得益于好的剧本,编剧齐飞深入生活捕捉灵感,以老百姓身边人、身边事为原型进行创作。
“我写《倒霉大叔的婚事》,最初的灵感来自禹州西部山区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大嫂。”时隔多年,对《倒霉大叔的婚事》的创作过程,齐飞记忆犹新。
齐飞表示,1977年,他跟随一个剧组到禹州西部山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选外景。到了午饭时间,村支书将他们请到家里吃捞面条。然而,大家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面条端上桌。
“家里没盐了。再等一会儿,等这母鸡下了蛋,就能拿到代销点换盐了,要不然中午得吃白面条了。”见到齐飞走来,村支书的爱人不好意思地说。
短短几句话,让齐飞心里很不是滋味。离开村子前,他特意到村里的代销点买了几斤盐和两包饼干,送到村支书家。
1983年,齐飞又来到这个村子,走进村支书家里,惊喜地发现茅草屋变成了大瓦房,屋内电视机、缝纫机等一应俱全,与城市家庭相比毫不逊色。
“只要有本事、不怕苦、多干活儿,就能发家致富。”村支书的一番话,让齐飞深有感触。
经过认真构思,齐飞用短短七八天时间就创作出了《倒霉大叔的婚事》。
经典历久弥新
5月12日,《倒霉大叔的婚事》全国巡演许昌首演圆满结束,本报新媒体平台以视频、微信的形式对现场盛况进行了报道,引发了强烈反响。
“致敬三位本土老艺术家,几代人的温暖回忆!”
“三位主演八旬高龄坚持演出,点赞!”
……
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对老艺术家的敬意和对《倒霉大叔的婚事》这部戏剧的热爱。
一部戏剧之所以广受欢迎、经久不衰,主角的魅力不容忽视。
“倒霉大叔”是这部戏的灵魂人物,从被人欺负的“常倒霉”到最后收获幸福的“常有福”,任宏恩将这个人物把握到位、完美呈现;魏淑兰由一个思想陈旧的寡妇变成一个敢于冲破思想禁锢追求幸福的人,汤玉英用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将人物情绪层层递进,带动着观众和她一起“入戏”;“侯圈”是一个富于喜感的人物,承包了本剧的很多笑点,演惯武生的艾立本来无心饰演滑稽人物“侯圈”,却歪打正着,把“侯圈”塑造成了经典人物,甚至很多观众一见到艾立,就脱口而出“‘侯圈’来了”。
1984年,《倒霉大叔的婚事》走上舞台。这部戏连演17场,场场爆满、好评如潮、一票难求。
1985年,《倒霉大叔的婚事》参加了河南省首届戏剧观摩会演,获得银奖。任宏恩的表演自然洒脱、幽默风趣,成功塑造了20世纪80年代的新农民形象,获得表演一等奖、导演二等奖。
1987年,《倒霉大叔的婚事》被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和河南电影制片厂联合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获得全国电影戏曲片政府奖。随后,河南电视台又拍摄了三集同名电视剧,获得中南六省(区)电视艺术片长城奖。
《倒霉大叔的婚事》这部戏,为河南省摘得首个戏曲梅花奖,为许昌市推出了3位国家一级演员,也为齐飞赢得了戏剧创作的最高奖项——曹禺戏剧文学奖。
2018年8月,《倒霉大叔的婚事》作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入选剧目进京演出。此次《倒霉大叔的婚事》全国巡演将三度进京。老艺术家们重聚舞台,精彩演出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