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河南许昌城管简直无敌到要逆天了呀!”6月24日,浙江广电名嘴、浙江城市之声主播、千万粉丝大V“新闻姐”再次点评许昌城管。继此前的“主动帮餐饮商户出摊儿”“帮残疾商户安排特殊摊位”后,许昌城管又火“出圈儿”了。
“新闻姐”为何在短短一个多月里两次点评许昌城管?其究竟靠啥“出圈儿”?本报聚焦许昌城管温情执法,为您探寻其“出圈儿”背后的故事。
核心提示
又到了瓜果飘香的季节,瓜农的际遇总是牵动着人们的心。
提起瓜农,相信大家对这个群体并不陌生。在城市中,一辆运瓜的手扶拖拉机或小型货车就是瓜农临时的“家”,一张草席、一个水壶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用品。
可在许昌,当瓜农遇到城管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本报记者 毛迎 张铮 通讯员 刘彦兵
▲ 一顶帐篷 ▲ 让柔情在细心中体现
6月20日深夜,在市区东大街卖瓜大哥正准备席地而睡,却看到两名城管队员匆匆走来。卖瓜大哥有点儿不知所措,赶忙起身。
“老乡这里是快车道,咱的车不能停放这里!”“不是赶你走,而是晚上睡在这里不安全,没地方睡的话可以去俺们的停车场睡。”
一句句再质朴不过的话语,让在外风餐露宿讨生活的瓜农倍感亲切。
在城管队员的引导下,五六名正准备睡下的瓜农来到了魏都区城管局执法大队七中队的岗亭。
让瓜农们惊喜的不止如此……
“俺这停车场以后晚上给你们开放,这里可以充电。”
“我们的城管岗亭晚上也不关门,里边有水你们随时可以饮用。”
“没想到城管想得这么周到,不光提供睡觉的地方,还能充电,现在手机没电收钱都麻烦。”一位年轻的瓜农感叹道。
说话间,城管队员又拿出几个帐篷。“晚上睡外边有蚊子,我们这里有睡袋,你们拿去用。”城管队员说道。
几位瓜农大哥惊讶了,多少个夜晚都是露宿街头,被蚊子叮咬地睡不着觉。这一次,他们不光有了睡觉的地方,还有了专属的“房间”。
6月23日,这则温情新闻被许昌日报社官方抖音号“许昌时刻”报道后,立即引起全网关注,播放量超过3900万,112.2万网友点赞,新华每日电讯、澎湃新闻、南国都市报等多家媒体转发。
网友纷纷点赞,称赞“许昌是一座有大爱和担当的城市”。
▲ 一项举措 ▲ 让服务在真诚中延伸
6月20日,天气格外炎热,在市区东顺河街的道牙上,几辆瓜车有序排开,有的瓜农在招呼生意,有的瓜农开着车刚来……
“老乡,你好!欢迎来许昌卖瓜!这里是快车道,请把瓜车停放在道牙上!”此刻,魏都区城管局执法大队七中队的中队长朱文博来到瓜农跟前引导其规范停车,并帮瓜农放好台称,招呼附近群众买瓜。“天气热,瓜农早卖完早回家。”。
据了解,魏都区城管局针对夏季瓜果旺季,在辖区内设置了40多个便民服务点,为瓜农提供售卖场地,最大限度为瓜农、市民提供便利。
发生在市区东顺河街的一幕,通过“许昌时刻”抖音号发布后,播放量达到2100万,点赞量54.1万。
每逢夏季西瓜上市时,“瓜农与城管”的话题就备受关注。这时的城管队员比平日更加忙碌,他们不光为进城卖瓜的瓜农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更多的是给予瓜农生活上的帮助。
为了让瓜农有地方去,每个便民服务点背后都有着“城管人”周到、精确的考量:要有树荫,能放得住瓜车;人流量要多,能有市民买瓜……
▲ 一份关爱 ▲ 让爱心在平凡中放大
瓜农进城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而发愁,会因为露宿街头被蚊虫叮咬而苦恼,也会因为我们的一个微笑、一次帮助而感动。
随着气温的飙升,在市区议台路、东顺河街等便民点,魏都区城管局为瓜农送“清凉大礼包”的活动也在持续进行。
“天气热,注意防暑,有啥困难找我们!”朱文博一边发放“清凉大礼包”,一边叮嘱瓜农遇到困难找城管。
考虑到连日的高温天气,魏都区城管局采购了毛巾、风油精、矿泉水等物资,免费为瓜农发放,助力瓜农卖瓜。“我正愁蚊子多呢,非常感谢你们!”一名瓜农接到“清凉大礼包”后激动地说。
6月22日是端午节,在许昌卖瓜的外地瓜农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城管队员准备了粽子,挨个送给瓜农。“今天过节,我们准备了粽子,快尝尝吧!”听着城管队员暖心的话,拿着热气腾腾的粽子,瓜农们除了感动外,还是感动。
“一个淄博,一个许昌,中国的榜样。”
“这才是可爱的执法者。”
“许昌有一个胖东来,都让我们羡慕不及,又有那么好的城市管理者。”
“这才是城市管理者该有的样子,堪称全国文明城市的标杆啊!”
一条条网友留言,让我们不光感受到了城市管理的“民生温度”,也看到了“烟火气”里的“文明风”。
这就是许昌城管,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但每个故事都记录着许昌城管人细致的服务、换位思考中的创新,以及平凡生活中不断放大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