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许昌城管温情执法——温暖篇
许昌城管的温情服务受到广泛赞誉
核心
提示
6月30日夜晚,市区瓜农临时休息点其乐融融:魏都区城管局的城管队员们和瓜农“围炉夜话”,热心商户送饭送菜,残疾商贩送桃……
城管执法工作与群众的联系既直接又紧密。在许昌,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并不鲜见。不少外地瓜农专门选择来许昌卖瓜,因为在他们心中,来许昌卖瓜就像回家一样。
■ 记者手记
小温暖汇聚大能量
城管与商户之间的关系,扯不断,理还乱。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两者在城市管理中看似对立关系,其实都是城市的“当家人”。
许昌城管部门通过服务先行、温情管理、文明执法,改变城管与商户之间的对立关系,推动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同样地,广大商户、市民也要自觉规范经营,共同维护好市容秩序,守护好我们的温馨家园。
如今,一幕又一幕温馨的场景在许昌上演……
骄阳下,城管一抹“蓝”正用一滴滴汗水,为城市美颜、为市民服务。
“围炉夜话”中的细节服务
当日22时许,天气仍然很闷热,忙碌一天的城管队员从各自的辖区回到城管岗亭。此刻,瓜农们也陆续回到临时休息点。
魏都区城管局执法大队七中队中队长朱文博找来一张桌子,又搬了几把椅子,招呼瓜农们坐下。
“今天下午还看见你有半车瓜没卖完,现在可卖完了?”
“卖完了!刚才碰到一个热心人,一下子卖完了。”
“中,中,中!那你明天是不是还要回去再拉一车过来?”
“我还来许昌卖瓜,家里人也不让去其他地方。”
“来了还到我们的便民点卖瓜,有啥困难还来找我。”
刚一坐下,一位瓜农就高兴地向朱文博表达自己卖完一车瓜的喜悦。他们像老朋友一样交谈,亲切自然。
说话间,另一位瓜农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向朱文博表达着深深的谢意。“那天家里有急事,多亏你把剩下的800斤瓜买下。”这位瓜农说道。
“没事,有啥困难只管找我。”朱文博说。
看到这一幕,让人不禁感觉到许昌城管之所以能一次又一次“出圈儿”,其背后的“法宝”就是服务。只有真心诚意为群众、为商户着想,才能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睦相处。
夜越来越深,瓜农和城管队员依然有很多知心话要说。他们已经把许昌当成了家,把城管队员当成了兄弟姐妹。在这里,他们可以畅所欲言。
“许昌欢迎你们!以后遇到困难就找我们。现在魏都区有30多个城管岗亭,你们想喝水、充电的时候都可以来这里。”朱文博一遍遍嘱咐瓜农。
热心商户送饭送菜
“这是给你们做的饭菜,你们饿了、渴了可以直接到店里。”
看到城管队员和瓜农们围坐在一起,附近的热心商户金旭涛准备了肉夹馍、凉菜、啤酒送过来,请瓜农们尝尝许昌的美食。
“我就在附近开店,平时城管队员经常过来帮忙,我很感动。”金旭涛说,自从城管部门为瓜农开放临时休息点后,他经常看到城管队员帮助瓜农撑帐篷。看到城管队员这样无微不至地为瓜农服务,他就想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许昌的城管队员和商户都是和谐相处的,大家互相帮助,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金旭涛说,他小时候也曾经跟着父亲出来卖瓜,知道瓜农们风餐露宿,十分不容易。
瓜农们一边吃着许昌美食,一边为许昌这座文明、友善的城市点赞。
“我是慕名来许昌卖瓜的,别的地方我不去。许昌魏都城管对人就是好,许昌人也热情,名不虚传!”
“许昌魏都区的城管特别好,各方面都很照顾。我激动得都说不出来,许昌人对我们瓜农也热情得很!”
听了瓜农们发自内心的话语,朱文博也饱含深情地说道:“你们放心来许昌卖瓜,只要进入规划的便民点就行。有啥困难找我们!”
残疾商贩“投桃报瓜”
爱心还在延续……
备受魏都区城管局执法大队七中队照顾的残疾商贩孟金鹏开着三轮车,带了一些桃赶到瓜农临时休息点。
“这是我们家自己种的桃,给你们送来尝尝。”
孟金鹏说话很费劲,但他一字一句认真地说着,唯恐瓜农们听不懂。
“你行动不方便,咋跑这儿了?”看到孟金鹏,朱文博赶忙起身问道。
孟金鹏也想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看他执意要送桃,朱文博一边帮忙一边说:“一会儿我把钱扫给你。”
“谢谢你的心意,我们不要!”瓜农们也纷纷起身,真诚地对孟金鹏说道。
“一定要收下,这是我的心意。”孟金鹏费力地说道。
“尝尝我们的西瓜。”备受感动的瓜农连忙抱来西瓜,非要放到孟金鹏的三轮车上。
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背后是魏都区城管局服务先行,用暖心的政策、贴心的服务真正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
最是温情暖人心。事实证明,城市管理在用足“绣花功夫”中释放诸多善意,很多管理难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下一步,魏都区城管局将在维护辖区环境的同时,更快、更好地升级城市管理版本,更细、更实地助农便民。
一座城市是否文明,到底还是取决于这座城市对弱势群体的包容性。在许昌,异乡瓜农安心增收,残疾商贩“投桃报瓜”,整座城市善意涌动。
不得不说,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以人为本,没有教条主义。他们平等、温柔地对待每一个人。就像网友说的,这是一个有爱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