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孟先生最近常用“劫后余生”形容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如果不是医生经常给我和家人科普,我这次患脑卒中不会这么及时地到医院就诊,恢复得也不会这么好。”每当说起这件事情,他都会无比感激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副主任医师王燕。
这是孟先生第二次患脑卒中。孟先生第一次患脑卒中是在一年多前,那时候他和家人对脑卒中没有清晰的认识。当他突发手臂无力时,家人和他都以为“缓缓就过了”。
谁知随着时间的流逝,孟先生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不仅手臂无力,而且脸开始歪,说话变得不清楚。孟先生的家人这才突然意识到他可能是患了脑卒中,连忙将他送到医院。虽然医生极力救治,但因为耽搁时间太长,孟先生还是留下了轻微的后遗症。
“那次就是我负责救治的孟先生。”王燕告诉记者,从那以后,她和孟先生及其家人经常通过微信沟通,孟先生和其家人常常向她咨询疾病、用药的问题,她也经常向他们科普脑卒中相关知识。
得益于王燕的科普,今年8月中旬,孟先生出现走路不稳、左腿无力症状时,“第一时间”与王燕联系并快速赶到医院。因溶栓及时,孟先生的身体很快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
王燕介绍,脑卒中患者最好在发病6小时内接受治疗。溶栓、取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前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且越早发现症状并就医治疗,患者的生存率越大,预后效果越好。
通过“1、2、0”口诀可快速识别脑卒中:“1”看脸是否对称或口角歪斜,查“2”只胳膊平举时有无单侧无力,聆(“0”)听患者说话是否口齿清晰或流利。
如果发现患者突然出现以上症状,应怀疑脑卒中,家人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记住症状初发时间。王燕强调,怀疑脑卒中,千万不要等,因为“时间就是大脑”。
“脑卒中是急症,等待可能增加脑细胞的死亡数量,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到达附近的卒中中心接受专业救治。”王燕介绍,如果怀疑患者患了卒中,不要给患者喂药、喂水,更不要给患者喂阿司匹林等“活血药”,因为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可出现相似表现,但治疗方案完全不同,“活血药”可能加重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
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适当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可降低罹患脑血管病的风险。其中,远离“四高”是关键。
“以前我们都讲‘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王燕说,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发现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一种新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轻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我们曾经治疗过一位18岁的患者,他因脑卒中导致右侧肢体瘫痪,病因就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王燕提醒,脑卒中的损伤不可逆,因脑卒中坏死的脑组织无法再生,但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早期、持续、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卒中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尽可能降低残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