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吕超峰/文
签约摄影师 刘喜芳 徐国志 /图
说起豆丹,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要说起豆虫,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不陌生。豆虫学名豆丹,以吃大豆叶子为生,成虫长约5厘米,嫩绿色,毛茸茸,圆滚滚,头部色较深,尾部有尾角,从腹部第一节起,两侧有七对白色线。豆虫无毒无害,是一种极佳的高蛋白食物,做成菜肴,风味鲜美,并且可治疗胃寒和营养不良,是江苏连云港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食品之一。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致富经》等节目曾多次对连云港豆丹做专题报道。
8月21日晚,记者慕名前往我市养殖豆丹的重点村襄城县麦岭镇麦东社区采访,在该社区支部书记李风田的20亩豆田里,记者目睹了村民夜间采收豆丹的过程,感受到了广大农民对特色养殖、助力增收致富的积极性。20时以后,村民陆续来到李风田的地头儿,每人提一个塑料桶,头戴一个紫外线荧光灯,在豆叶上采收豆丹,然后送往附近的收购点,收购商按合同价50元每公斤保底收购,当场付款。
李风田养殖豆丹已有4年,今年种养了20亩豆丹。“养殖豆丹时间短,放置幼虫25天至28天后即可采收;豆丹好管理,不打药、不喂食,仅需要用尼龙网覆盖在豆田上方,防治鸟儿叼食豆丹即可。养殖豆丹收入高,今年每亩大约采收成虫75公斤,一亩地就是3000多元,而且每亩豆子还能收入六七百元。可以说
是养虫能变金,养虫能致富。”李风田高兴地说。
21时许,来自江苏省连云港的收购商焦嘉来到李风田的地头儿查看采收的豆丹成虫质量,他对当晚采收的成虫质量十分满意。他告诉记者,襄城县麦岭镇麦东社区养殖的豆丹个儿头大,品相好,蛋白质含量高,采收多少他就收多少。
麦岭镇党委书记胡卫刚说:“养殖豆丹是近年来当地农村兴起的一个特色养殖业,由于养殖周期短,收益又高,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养殖积极性,这对助力农民致富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