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视觉许昌

襄城八月烟叶黄

襄城县紫云镇宁庄村群众分拣烟叶

烟农将烟叶拿出炕

烟农分拣烟叶

烟叶丰收、烟农喜开颜

技术员抽检烟叶

(第116期)

□ 本报记者 吕超峰 文 签约摄影师 刘喜芳 卢红刚 摄

8月28日,襄城县紫云镇、颍阳回族镇的烟田里、炕烟房旁,烟农忙着管理烟田、采摘烟叶、装炕、出炕、分拣烟叶,这是一年中烟农最忙的时候。据了解,今年襄城县共种植烟叶12万余亩,由于推广使用智能化炕烟新技术,烤烟品质大幅度提高,每亩产值可达7000元,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种烟的积极性,助力农民增收、乡村致富。

襄城县烤烟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系全国烤烟三大发源地之一。明代天启年间,该县开始种植烟草,据乾隆五年《古氾城志》记载:“物产无特异者,所在有之,故不录。独烟、蒜、石器有名声,流通千百里外……”由此可见,清朝时襄城县的烟草种植已有相当规模。

1958年8月7日,伟大领袖毛泽东到襄城县视察,举目四望,只见烟田一块连着一块,一片比一片茂盛,如同无边无际的烟林、烟海,令人欣喜。

望着此情此景,毛主席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从此,襄城县有了“烟叶王国”的美誉,成为许昌市、河南省烟草种植产业的骄傲。

襄城县的烟叶产业从传统的种植、晒烟、烤烟,到现在的集约规模化种植管理、集中育苗、节能环保型烘烤等,经历了多次转变。如今,襄城县的烟叶生产从烟田起垄、集中育苗、田间管理,到烟叶烤制都采用了现代最新农业科学技术,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烟叶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种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