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9月18日10时,莲城上空再次响起防空警报

这一天,不能忘!要永远铭记历史

□ 本报记者 张铮

防空警报响起,一位退役军人向国旗敬礼 记者 黄增瑞 摄

中共许昌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记者 张铮 摄

核心提示

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的日子,更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

92年了,硝烟散去,警钟长鸣。9月18日10时,一声声警报划破长空,响彻市区各个角落。

时间会消逝,但历史不会被遗忘。防空警报又一次在城市上空回响,代表的不仅是警示,还有铭记和激励。

警钟长鸣

勿忘历史

9月18日10时,试鸣防空警报声响彻许昌,提醒民众勿忘历史。

在和平年代进行防空警报试鸣,既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基本要求,又是对全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的重要形式,还是唤起民众关心、支持人防建设,构建和谐、安全家园的主要渠道。

我市从1981年开始进行防空警报集中试鸣。近几年,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市建立了信息化的防空警报控制中心。除了采用固定警报鸣放信号之外,我市还组织了机动警报车在市区主要街道进行流动式鸣放防空警报信号。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拉响防空警报是为了提醒大家勿忘历史。”市民周红说,“九·一八”事变虽然已经过去92年,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

警报声提醒人们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同时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稳定、幸福生活,因为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先辈用鲜血换来的。

“警报声提醒我铭记历史。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我应该更加努力地工作。”23岁的市民王丽说,战争离生活已经非常遥远,但是我们无论何时都应该牢记国家和民族曾经遭受的灾难。

进行防空警报试鸣,是纪念“九·一八”事变的很好方式。对广大民众来说,这既是一种教育,又是一种警示,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大家的忧患意识,非常有必要。

缅怀先烈

珍惜当下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当日,在许昌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市民讲解了抗日战争时期许昌军民团结一心、奋勇抗敌的英雄事迹。

“这里是群众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市烈士陵园管理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著名烈士墓区和在许昌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抗日名将吕公良纪念墓冢,都有不少市民和学生前来祭扫。

许昌革命烈士纪念馆运用大量雕塑、图片和高科技手段,展示了许昌的革命历史以及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

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一张张奋勇征战的照片,真实再现了革命先辈“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悲壮历程,也让大家对许昌那段历史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同时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向往。

“你这次到许昌短短的两天,走后真使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战事稳定下来,敌人打走后,再接你到前方来,痛快地住几天。”

“我已充分准备,打仗是军人的本分,希望他来一拼,恐怕此信到时,我已在与敌人拼命了……当军人不打仗还有何用?”

这是陈列在馆内的《吕公良致妻书》——一封充满了家国情怀的抗战家书。透过这封家书,人们看到了一股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抗战气节。

发生于1944年的许昌保卫战,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惜杀身成仁、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3000名将士大多以身殉国,书写了英勇的抗战史。

在许昌保卫战中,涌现出了师长吕公良、副师长黄永淮、团长杨尚武和李培芹4位抗日殉国将领。在抗战中,为保卫一座中小城市,出现如此多的殉国将领,在全国极其少见。

1944年10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新编第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陆军少将军衔。1988年,经国民党起义将领刘昌义提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澜涛、杨静仁批示,吕公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个有名或无名的革命先烈,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情怀,写下了“魂魄毅兮为鬼雄”的不朽篇章。

以史为鉴

砥砺前行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9月18日,中共许昌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工作人员来到禹州市郭连镇郭西村小学,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赓续红色基因。

知史勿忘国耻,铭志振兴中华。本次主题活动,既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又是一场爱国主义教育。

9月15日,一位68岁老兵对市八一路小学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讲到了军人在战场上宁可前进一步死,不为后退半步生。

在不久前,襄城县麦岭镇的93岁新四军老战士偏银周、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张学周以及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张群彦等,来到建安区陈曹乡前孙汪村,结合自身从军经历,为乡亲们讲革命战斗经历、英雄故事,让大家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其中,新四军老战士偏银周12岁就参加了革命,曾化装成卖香烟的烟童获取情报,和战友们在泌阳县老君庙运用调虎离山计,抓获多名日军士兵并收缴20多支枪。偏银周还参加了大别山战役及刘老庄战斗。

许昌红色遗址和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资政育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

许昌革命遗址旧址众多,党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积淀深厚。到历史发生地感悟、游览,会令人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前,全市有各类革命遗址旧址62处、红色场馆16处。其中19处为许昌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含4处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