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汉杰 通讯员 苏莹莹
“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金字招牌’。”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宏善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市城管局不断深化法治城管建设,先后获得“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首批河南省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聚焦法规体系完善,做好城市管理大文章。着力构建完善法规体系,先后推动出台了《许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许昌市城市绿化条例》《许昌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许昌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4部地方性法规;《许昌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被列入2024年立法审议项目,以“小切口”立法做好城市管理“大文章”,逐步把城市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持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聚焦严格规范执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全面梳理城市管理法定执法职责658项,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岗责体系;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建立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强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不断促进执法规范;深入推进以区一级为主的管理执法体制建设,加大与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检查力度,提升执法效率;定期开展户外广告、餐饮油烟污染、施工工地圈占绿化带等集中整治行动。
聚焦能力素质提升,打造高素质城管队伍。通过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班、宣讲报告会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全面培训提升;制定、完善了城管人员文明执法若干规定及日常行为准则,规范执法用语、程序和行为;以“强基础 转作风 树形象”专项行动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正风肃纪活动,全方位启动“规范管理、严格执法”行动;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市、区共计744名人员明确分包联系区域,全员下沉一线,用心做好城市管理“五员”(服务员、保洁员、采集员、宣传员、督导员),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难点、堵点。
聚焦优化工作举措,提高群众满意度。实施法律风险防控,坚持监管关口前移,提前介入,梳理油烟治理、绿地管理等风险点30个,制定防控措施80多项;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梳理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公布免予处罚事项13项、从轻处罚事项8项、减轻处罚事项3项;开展便民服务活动,设置75个瓜农便民服务点和修车、修锁、修鞋的“三修”服务点,重新划定63个夜市点。
许昌城管服务瓜农、助力夜市经济等人性化服务相关短视频引起全网关注,累计点击播放量达8600万次,获得广大网友的好评。
杨宏善表示,下一步,市城管局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将城市管理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持续推动城市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美丽许昌焕发出无穷的法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