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美鸽

张华

杨淑惠

李梅莲

郭国申

程付德

黄玉霞

张志高

黄迁祥

寇苣平

崔新玲

张玉淼

刘秀玲

栗炜

刘柏涛

马进学

岳明亮

姚留欣

王亚丽

赵玮

李兰秀

张丘

刘艳红

李建平

李兵

郑自有

张喜荣

马培

陈晓丽

韩会丽
孝老爱亲类 ( 5人)
1.韩会丽
韩会丽,女,现年40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在10余年里,她先后经历了爱人、小姑肾衰后肾移植,母亲脑出血后瘫痪的重大打击,婆婆又查出患有宫颈癌,令这个脆弱的家庭陷入风雨飘摇中。但她仍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承担着照顾婆婆、母亲、丈夫的责任。她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2.陈晓丽
陈晓丽,女,1987年6月出生,河南省禹州市朱阁镇边楼小学教师。她丈夫吴朋飞,海军某岸导团战士,曾获全军通令嘉奖,先后参加各项重大演习演练数十次,荣立三等功1次,获优秀学员1次,获优秀士官、嘉奖10余次。丈夫不在身边,陈晓丽一边在艰苦的环境中做好本职工作,一边独自一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扶老携幼,操持内外,毫无怨言,全力支持亲人献身国防,被东部战区海军某基地评为“最美军嫂”。
3.马培
马培,女,1989年7月出生,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作为一名军属,马培与爱人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不管爱人处于什么工作岗位,工作中遇到什么挫折,她始终给予他默默的支持和积极的鼓励,从不拖爱人的后腿。为了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她悉心照料年迈的公婆和幼小的孩子。虽然有一系列的困难摆在她面前,但她都默默地坚持了下来。同时,马培从未因家庭困难请假耽误过工作,参与编写系列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7篇,省教育厅课件比赛连续5次获得省级奖项,并带领学生参加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4.张喜荣
张喜荣,女,1943年3月出生,长葛市长社街道办事处潩水路水利局家属院居民。1974年,丈夫病了一年后不幸去世,将一家的重担留给了张喜荣。那一年,婆婆路免妞55岁,儿子会超不到5岁,女儿会玲还不到1岁。1976年,33岁的张喜荣带着一儿一女和婆婆改嫁给了老实、不爱说话的水利工程师栗海根。张喜荣和老伴儿栗海根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婆婆43年,如今99岁的婆婆身体健康,一家人其乐融融。
5.郑自有
郑自有,男,建安区艾庄乡敬老院院长。2016年7月,郑自有到艾庄乡敬老院接任院长。任职以后,面对房屋漏雨、生活条件差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痴呆老人多等困难,郑自有没有退缩,决心要把敬老院的工作做好,把孤寡老人照顾好。几年来,他为生病的老人端饭送药,精心护理;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端屎端尿,亲力亲为;把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为他们理发、过生日,想方设法为在院居住的老人改善生活环境,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
诚实守信类( 4人)
1.李兵
李兵,男,2014年9月入职公交公司。李兵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把安全行车重于泰山时刻记在脑海中,并在运营当中多次拾到乘客的贵重物品和现金等都及时上交公司。6月6日,李兵将在车上捡到的装有7万元的背包交还失主,失主将一面写有“拾金不昧 时代楷模”的锦旗送到李兵手上。
2.李建平
李建平,男,长葛市董村社区居民,聚福源餐饮公司经理,长葛市第十一中学学生食堂承包人。李建平诚信经营,童叟无欺,赢得了消费者的良好口碑。2015年8月至今,他多次资助贫困学生,为多名贫困学生减免餐费,为贫困学生家长提供工作岗位,为每位在校生每天免费提供一袋牛奶或一个鸡蛋。 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由他出资给每个级段前五名学生发放不同数额的奖学金。李建平还乐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每年的端午节和重阳节,他都会带上米面油及肉食品等慰问品,到董村镇敬老院看望老人。
3.刘艳红
刘艳红,女,鄢陵县家家量贩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艳红原本是鄢陵县望田镇供销社的一名下岗职工,她创办了鄢陵县第一家大型综合性商场——鄢陵县家家生活广场。她秉承“诚信做人、用心做事、脚踏实地、信誉至上”的价值观,把“视顾客如亲人,待客户如朋友,把员工当兄妹”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并以特色经营去构建公司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刘艳红仁心厚爱下岗职工,诚心善待弱势群体。她捐建了鄢陵首家孤儿救助中心,组织成立了阳光心理爱心志愿团队,并积极参与各种善行义举,用诚信诠释社会担当。
4.张丘
张丘,男,47岁,中共党员,鄢陵县张丘百货总经理、董事长,鄢陵县政协委员,鄢陵县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副会长。张丘先后荣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河南省“文明诚信工商户”等称号。张丘致富不忘回馈社会,公司成立26年共捐资60多万元,救助10多名贫困学生,并安排残疾人就业。他始终牵挂着孤寡老人,利用重大节日到彭店镇敬老院、马栏镇敬老院、张桥镇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他一直心系留守儿童和环卫工人,尽最大努力让他们享受到社会的关爱。
见义勇为类 (7个)
1.魏都区向阳路“8·3”火灾现场救助人员群体
2018年8月3日早上,市区向阳路一户居民家中突发大火,一名年轻妈妈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被困在5楼阳台。街坊邻居、过往路人纷纷伸出援手,附近商铺经营者杨子超发现火情后迅速拨打“119”并参与救援;邻居李松堂、董仙荣夫妇从自家储藏室拿来大窗帘,20多名市民很快围在一起将窗帘撑开,成功救下年轻妈妈从5楼抛下的两个孩子;市民王应朝将昏迷的小女孩抱到路边,家住附近的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乔彦会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邻里、路人用大爱义举撑起城市文明,用温暖的双手给予羸弱生命无尽的力量。大火无情,莲城有爱。
2.李兰秀
李兰秀, 男, 1944年8月出生, 鄢陵县马坊镇孙村一组村民。2018年6月1日下午,他在双洎河孙村段放羊,看到几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在河边,河中间还有一个男孩在挣扎。情况危急,李兰秀不顾自己已经74岁高龄,立即扔下鞭子跳下了水,迅速游到溺水男孩跟前。当他想托起孩子往回游时,才发现男孩体重远远超过他可以托举的重量,只能拖着孩子往回游,快到河边时已体力不支,就和河边的几个男孩合力才把溺水男孩救上了岸,孩子顺利获救。
3.赵玮
赵玮,女,出生于1981年,鄢陵县人民医院主管护师。2019年6月17日晚,赵玮带孩子外出期间路遇一名醉酒男子心脏骤停,救死扶伤的责任感促使她挺身而出,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并指导路边的一名男子进行配合,直到患者苏醒。120救护车赶到后,她才抱着孩子转身离开。
4.王亚丽
王亚丽,女,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今年6月16日6时30分左右,她驾车驶到顺店镇南街集市路口时,透过车窗突然看见马路对面地上躺着一个人。出于职业的敏感,王亚丽停下车小跑到对面,发现一名老年男子脸朝下趴着一动不动,她一边了解情况一边立刻呼吁大家帮助。随后,王亚丽立即清理伤者口腔和鼻腔里的异物,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请群众拨打急救电话。5分钟、10分钟、30分钟…… 王亚丽双膝跪地施救近40分钟,直到急救车赶到,向急救人员交代了事情经过和抢救过程后,才悄悄地从围观者中挤出来离开。
5.姚留欣
姚留欣,男,53岁,长葛市老城镇打绳赵村村医。2018年8月20日下午,江苏宜兴太湖服务区,一名一岁多的男孩高烧抽搐,命悬一线。事发时,姚留欣正跟随从杭州返程的旅游团在太湖服务区休息,紧急情况下,他立即对孩子进行救治,用一根绣花针救回孩子一命。事后,姚留欣只是用纸巾擦了擦手上的血迹,就坐上了返程的客车。姚留欣从医20多年,坚持70岁以上老人看病免费、幼儿看病免费、贫困户看病免费、急救免费……
6.岳明亮
岳明亮,男,1984年4月22日出生,汉族,长葛市长社街道办事处西岳庄村一组村民。今年2月份,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岳明亮接到许昌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2012年8月出生的男性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岳明亮毫不犹豫同意捐献。5月14日,岳明亮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为白血病患者捐献16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全国第8332例、河南省第740例、许昌市第34例、长葛市第5例捐献者。
7.马进学
马进学,男,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五官科主任医师。2019年5月31日20时40分许,在许鄢快速通道建安区五女店镇周店村附近路段,东城区邓庄街道办事处57岁的居民刘书金骑一辆电动三轮车接孙子回家,不料途中与一辆大货车相撞,爷孙二人倒在血泊中。马进学带妻子驱车从鄢陵返回许昌,目睹了这场车祸。从医30多年的马进学,有着丰富的外科知识和急救手段,他立即提醒周围人拨打“120”,并投入到紧急救治中,直到救护车赶到。马进学通过急救手段,避免了伤者失血过多,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敬业奉献类(8人)
1.刘柏涛
刘柏涛,男,许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长葛市石固镇花杨村第一书记。在花杨村这个偏僻的省级贫困村,刘柏涛不忘入党时的誓言,牢记党组织的嘱托和使命,远离亲人,扎根乡村,与群众真心真情结亲,与村“两委”凝神聚力扶贫,用奉献的精神忠诚地履行着第一书记的职责,用炽热的情怀诠释着驻村干部的风采,让花杨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获得了省级卫生村、许昌市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2.栗炜
栗炜,男,中共党员,现任许昌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栗炜长期在艰苦岗位工作,始终将“爱岗敬业奉献 忠诚实干担当”作为职业操守,忠于职责、忘我工作,辛勤耕耘、奋发进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以过硬作风和扎实业绩,诠释了忠诚实干担当,赢得了广泛好评。2008年年初至今,他一直从事市政府综合文字工作,对事业孜孜以求,舍小家、顾大家,夙夜在公,废寝忘食,从不叫苦叫累,每年起草把关文稿200篇左右、近百万字,先后服务5任市长,累计参与编写市长文集11大本,其间被评为“全市优秀公仆”1次、“全市创建工作先进个人”3次、“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3次、“市政府办公室先进工作者”5次。
3.刘秀玲
刘秀玲,女,许昌市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刘秀玲从教30多年,一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时处处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为人师表的敬业精神,无怨无悔地耕耘在特殊教育教学第一线。她跨越了聋、盲、智障特殊教育的三个领域,以自己的行动出色地履行着一名特教教师的神圣职责,以自己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得到了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
4.张玉淼
张玉淼,男,汉族,1954年5月出生,长葛市增福镇乔黄村村委会委员兼村文书。62年前,他成为乔黄村的“养子”;2004年以来,他一直高票当选乔黄村村委会委员兼村文书。自2004年起,乔黄村的公章不是“躺”在办公室里,而是“背”在张玉淼的身上。公章、稿纸、笔都在他的包里,他平时一直背着。不论啥时候村民找张玉淼办事,他都不让他们多跑腿。4年前,他股骨头坏死,仍坚持一心一意为村民办事。他就是张玉淼,在他有生之年,能活动一天,他就要为乔黄村服务一天。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乔黄村的恩情,回报着乔黄村的养育之恩!
5.崔新玲
崔新玲,女,1988年出生在山东省莱芜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人生的岔路口很多,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人生。2013年,崔新玲成为一名军嫂。丈夫作为家中的独生子,担心远在河南的父母。2014年,崔新玲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毕业,作为硕士研究生,只因那一句对丈夫的承诺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她放弃了在北京的高薪工作,毅然来到许昌这个四线城市从教,目前任职于许昌市第一中学,担任语文组教研组长。作为一名军嫂,她毅然负起家庭的重担;作为一名老师,她是班主任,学校的业务骨干,而这一切都源自她对工作的热爱,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6.寇苣平
寇苣平,女,魏都区北大街道办事处西湖社区党工委书记。工作中,她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个笔记本,谁家有困难,需要什么,她都清清楚楚记录下来,被称为“口袋书记”。目前,她已经写下了15本民情日记。工作中,她坚持运用有解思维,解决了许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她使25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按照“三化两提一做”工作思路,积极打造“温情志愿者服务队”“连心茶室”“圆梦缘西湖红娘”等服务品牌,服务居民5000多人;为5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优惠证;帮助148名创业者申请了小额贷款;为130名困难群众办理低保,帮助残疾人家庭重拾生活信心;帮助10余名“两劳”人员走上正途。此外,她坚持长期联系辖区老人,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在社区这个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她坚持用温情、激情和热情的奉献精神来赢得口碑和群众对工作的支持。
7.黄迁祥
黄迁祥,男,许昌市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许昌市人民医院介入科自2012年成立以来,在黄迁祥的带领下,开展了各种生理性腔道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挽救了众多危重患者的生命。介入治疗为多种以往医生束手无策的疾病找到了新的治疗方式,可每次做手术即使穿上20多公斤重的铅衣,手术中还是避免不了受到辐射,介入科医生就是用生命在挽救生命。可黄迁祥早已习惯了这种“玩命”状态,他几乎没有节假日,每天都经历着争分夺秒的“生命保卫战”。他还曾在高铁上和同事一起抢救一名突发疾病的心脏病患者。出自医生的职业使命感,紧跟国内外介入治疗前沿发展脚步,积极运用急危重症救治新技术,是他新的奋斗目标。
8.张志高
张志高,男,汉族,41岁,中共党员,许昌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情报信息大队大队长,二级警长。从门外汉到“特级工匠”,他把盘根错节的经侦案件办成了“全国十大精品案例”,一案为受害单位挽回经济损失1.4亿元;正是凭着刻苦练就的为民真本领,他冒着余震危险深入四川地震重灾区援建两个月,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组织委派的任务。从警以来,张志高先后获得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嘉奖10余次;2013年荣获全省打击传销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荣获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荣获许昌市先进工作者称号。除此之外,他还多次获得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追逃标兵、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他带领的情报信息大队荣获2017年度“全市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称号。
助人为乐类( 6个)
1.黄玉霞
黄玉霞,女,1961年 6 月出生,2012年6月退休,2014年11月任许昌市企业家协会秘书长,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她有一个幸福的家,退职赋闲的她本可以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可她却自找麻烦,担任许昌市企业家协会秘书长,为上百家企业的荣辱兴衰奔波忙碌,呕心沥血,放弃了无数节假日,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休闲,带领137家会员企业树形象、谋发展、提档次、拓市场,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许昌市企业家协会被许昌市民政局评估为AAAAA单位,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一系列殊荣。
2.程付德
程付德,男,出生于1966年11月,1987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现任许昌市五高教师。程付德乐善好施,心地善良,2008年加入许昌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2012年转入许昌市蓝天救援队(社会公益组织),成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教育人”。为了提高救援技能,程付德放弃休息时间,虚心学习心肺复苏、外伤包扎、绳索、潜水、声呐、防溺水等多种类型救援专业技术,很快成为许昌市蓝天救援队的骨干成员,参加大小救援行动多次,曾受到省、市领导的接见和表扬。他在11年的公益道路上洒下了一路汗水,奉献了无私大爱。
3.郭国申、李梅莲夫妇
郭国申、李梅莲夫妇,建安区五女店镇农民。2017年11月12日,由60多岁的郭国申、李梅莲夫妇倡导,魏都区榆柳街北段的“圆梦爱心粥志愿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这是为帮助环卫工人等弱势困难群体成立的公益慈善项目,常年为这些群体提供免费早餐,平均每天早上供应130多人就餐。爱心人士为“粥屋”成立了“微公益平台”,以倡导“一元捐公益”的方式筹集运转资金,前去提供服务的党员志愿者涵盖魏都区多个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各界爱心人士。目前,“圆梦爱心粥”项目已帮助弱势困难群众逾6万人次。一碗爱心粥,温暖一座城。
4.杨淑惠
杨淑惠,女,现在建安区广播电视台工作。2013年在朋友的引荐下,杨淑惠加入了志愿者队伍,6年间共参与公益项目61个,服务时长881个小时。她的足迹遍布敬老院、福利院、社区、中小学校,先后参与了女童保护、义卖救助、爱心送粥、黄手环发放、广场公益阅读、雷锋日宣传等公益活动,直接或间接受其帮助者无以数计。她用善心播撒爱的种子,用无私奉献点亮美丽人生。
5.张华
张华,女,1973年6月出生,家住魏都区文峰街道办事处河西社区。张华自幼因病造成双下肢瘫痪失去了行走能力。品学兼优的她在中学时代就因父母相继病故成了孤儿,她在社会及学校的帮助下坚持学业并取得了大专文凭。2015年年初,河西社区在张华家成立了“四点半课堂”,解决了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同步的难题。张华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耐心辅导看护,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信任与感激。许昌零距离、《许昌日报》、《许昌晨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张华和她“四点半课堂”。如今,越来越多社区成立了“四点半课堂”,这一志愿服务项目已经在魏都区生根开花,成为该区志愿服务特色品牌之一。
6.钱美鸽
在建安区五女店镇,有位“乡村网红”,她的名字叫钱美鸽,她的粉丝有数百万。她利用网络平台做起了电商,不仅自己月收入数万元,还进行家乡农产品推广,带领乡亲一起致富。芝麻油、粉条、辣椒粉是她最畅销的产品,来她家里领 “货款”是乡亲们最高兴的事。因为网络,她成了婆媳、妯娌和谐相处的榜样及引领街坊邻居致富的能人,成了做客央视的嘉宾、为大家排忧解难的典范。她团结邻里,乐于助人,不管乡亲们啥时候有困难,从来没有二话,用自己的力量为乡亲们解除燃眉之急,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建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乡村网红”钱美鸽,乐于助人美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