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自主品牌——黄河鲲鹏计算产品

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生产线


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生产线投产暨首批产品交付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 石冠兵 高伟山/文 朱宁/图
核心提示
鲲鹏潜黄河,许昌展翅飞。
12月29日,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在许昌投产交付!搭载“鲲鹏”“中国芯”的黄河鲲鹏系列计算产品,将服务于河南乃至中国数字经济的转型发展。黄河鲲鹏项目从启动到建成和产品投放市场,前后仅用了两个月时间。“许昌速度”“许昌效率”为“黄河鲲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发展鲲鹏计算产业,是我国自主创新、“振芯铸魂”的一件大事。发展黄河鲲鹏计算产品,是河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和重要举措。
建成投产的黄河鲲鹏项目,标志着河南有了自主品牌——黄河牌服务器和计算产品,有效加快河南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提升河南和许昌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水平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也将有力助推许昌“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
华为“鲲鹏”展翅欲高飞
今年年初,华为公司发布自主研发的鲲鹏处理器。7月23日,鲲鹏计算产业发展峰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以鲲鹏和昇腾处理器为核心、贯穿整个IT基础设施及行业应用的“鲲鹏生态”雏形已现。
在该峰会上,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面向多样性计算时代,华为将携手产业合作伙伴一起构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共同为各行各业提供基于鲲鹏处理器的IT基础设施及行业应用。
鲲鹏计算产业是基于鲲鹏处理器构建的全栈IT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及服务,包括PC、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中间件、虚拟化、数据库、云服务、行业应用以及咨询管理服务等。省委、省政府敏锐抢抓重大时间窗口机遇,7月23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强在北京会见了徐直军,双方在建设鲲鹏计算产业生态方面初步达成共识。
经过持续深入的对接洽谈,9月25日,华为与河南合作打造鲲鹏生态情况发布,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河南鲲鹏产业联盟成立;10月24日,省政府与华为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12月17日,黄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暨“HUANGHE”品牌发布会举行……
作为河南与华为公司深度合作的重要成果,黄河科技集团将携手华为公司推出基于鲲鹏处理器的河南自有品牌黄河牌计算产品。其中,黄河科技集团负责统筹全面的生产、销售、创新工作,相继与郑州、许昌合作成立创新有限公司、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服务于黄河鲲鹏服务器和PC机的研发和制造、销售。围绕黄河鲲鹏服务器和PC机全产业链,我市规划建设了许继生产基地、电子科技产业园、许昌市智慧信息产业园3个综合园区,分别赋予生产基地、供应链和物流中心、服务和培训中心的功能。
“黄河鲲鹏”飞上许昌枝头
“选择河南,选择许昌,是正确的。”12月26日下午,实地考察黄河鲲鹏项目建设情况后,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Cloud&AI产品服务总裁侯金龙给予了高度评价。
“黄河鲲鹏”最终选择许昌,首先在于省委、省政府对许昌的关心支持,其次在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还在于许昌产业基础、配套能力、交通区位、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许昌产业基础坚实——近年来,许昌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工业竞争力居河南省第3位,工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是河南省制造业基础最坚实的地区之一。
许昌配套能力强大——近年来,许昌重点培育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拥有电子信息企业50多家,其中,许继集团、森源集团是全省仅有的2家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同时,许昌拥有装备制造领域专业技术工人4万余人,拥有3所高等院校、40余所职业专科学校,每年可输出产业技术工人1万余人。
许昌交通区位优越——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是郑州大都市区的次中心城市,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距新郑国际机场仅50公里;境内有3条高铁线、5座高铁站、4条高速公路,公交化运营的郑许市域铁路正在加快建设,是河南省区位交通优势最突出的地区之一。
许昌营商环境良好——近年来,许昌坚持“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致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行政审批事项在河南省最少,“放管服”改革始终走在河南省前列,在2019年《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中,许昌营商环境列所有省辖市第1位。
许昌与华为长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7年,市政府与华为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双方又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华为(许昌)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落地,目前正在智慧城市、平安建设、5G产业发展方面开展有效合作。同时,许继集团、北邮许昌基地等企业、科研机构,多年来也与华为公司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可以说,在黄河鲲鹏计算产业发展方面,许昌有基础、有优势,更有克难攻坚、攻城拔寨的勇气和韧劲,必将推动“黄河鲲鹏”扶摇直上!
两个月攻坚见证许昌速度
两个月时间,见证“鲲鹏展翅”。
11月2日,省政府正式确定许昌为黄河鲲鹏项目生产基地。当黄强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全场响起了一片热烈掌声。这既是省政府对许昌的信任,也是对许昌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厚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感受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表达了坚定不移往前走、坚决干好黄河鲲鹏计算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2020年元旦前首批产品要下线,将是这项事业的发展起点。两个月倒计时自此开始……
12月29日,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生产线投产暨首批产品交付仪式在许昌举行——
这标志着,搭载“鲲鹏”“中国芯”的鲲鹏系列计算产品正式面世,将服务于河南乃至中国数字经济的转型发展。
这意味着,该项目从启动到建成和产品投放市场,前后仅用了两个月时间,我们用“许昌速度”“许昌效率”如期完成了建设任务,为“鲲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打造好我省鲲鹏计算产业的本土品牌,省委、省政府对黄河鲲鹏项目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提出举全省之力推进项目建设,并成立了黄河鲲鹏项目专项工作组,要求项目承接地政府和各参与部门全力以赴做好项目推进工作。黄强坚持每周专题听取工作汇报,高位推动黄河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都对许昌黄河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作为黄河鲲鹏计算产业的具体承接方,许昌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力推进,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胡五岳任政委、市长史根治任指挥长的指挥部,下设8个专项组,坚持每周雷打不动地召开专题例会,分析研判问题,举全市之力、聚多面之资、汇八方之才,打造黄河鲲鹏数字信息产业。
我市还会同省直部门领导多次赴国家商标总局对接商标注册事宜,赴雄安新区学习创客营经验做法,邀请专家召开研讨会,与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及半导体所、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许继集团、易华录公司、中标软件、众诚科技等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共识,加快推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同时,市委、市政府专门组建了30亿元规模的数字经济产业基金,设立了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许昌基地,致力于打造信息产业高地、人才洼地。华为公司也对黄河鲲鹏项目建设给予了全流程指导,还派出一个4人专家组常驻项目进行支持和帮助。
为确保黄河鲲鹏首批产品如期下线,许继集团积极发挥与华为公司长期合作的优势,大力支持该项目建设,在厂房、人才保障和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确保了项目快速推进,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两个月的“攻城拔寨”,不舍昼夜的全力攻坚,才保证了黄河鲲鹏项目如期“华彩绽放”。
“智造之都”的“鲲鹏展翅”
许昌“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需要的正是创新驱动、智能升级。
黄河鲲鹏项目的落地投产,不仅是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许昌实现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重大机遇,对提升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水平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必将有力推动许昌“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为河南贡献更多的许昌力量。
据了解,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项目,2020年将形成年产10万台服务器、60万台PC机的生产能力,3年内将达到年产30万台服务器、500万台PC机的规模。
同时,一批领军企业和鲲鹏生态企业将快速成长,未来将完成200家以上软件开发企业的产品适配,构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体系,培养一批鲲鹏计算产业生态人才,推动鲲鹏生态产品示范应用,打造全国重要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用创新引领推动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可以预见,黄河鲲鹏项目将带动河南乃至中国的计算生态产业链全面发展,带动许昌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式发展,标志着我们以智能制造、软件产业、高端信息化人才培养为方向的数字经济建设又迈出了坚实步伐。
胡五岳表示:“作为郑州大都市区次中心城市,许昌将围绕生产基地这个定位,在抓好产品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配套更多的人才、资金、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打造良好产业生态。”
“华为公司希望基于多年积累的核心计算技术,包括鲲鹏处理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携手各地政府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打造全新的计算产业生态,构建世界最强算力,助力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华为中国区智能计算业务部总裁万志表示,“展望未来,华为将持续开发数字化能力,整合产业资源,协助河南省孵化培育本地产业链人才和企业,打造计算产业生态发展的助推器。”
“鲲鹏潜伏黄河中,等待扶摇九万里。”扎根河南、筑巢许昌的“黄河鲲鹏”,已展翅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