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村民正在晾晒车间加工柿饼。近年来,该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柿树规模种植4000亩,年产柿饼10万公斤、柿子醋2.5万公斤,带领村民群众奔小康。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11月9日,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村民正在晾晒车间加工柿饼。近年来,该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柿树规模种植4000亩,年产柿饼10万公斤、柿子醋2.5万公斤,带领村民群众奔小康。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