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庆安 通讯员 危小剑) 今年以来,我市以“有效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为目标,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的作用,扎实开展临时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健全完善制度。我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新形势下临时救助工作的主要任务作了明确规定。针对不同救助类型,我市全面落实“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规范相应的审核审批程序,发挥其临时救助的时效性和应急性作用,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
加大排查力度。我市利用村(居)工作人员、包区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社区志愿者等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通过定期走访开展好困难群众排查、信息报送等工作;同时,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持续完善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对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
提高救助标准。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我市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如符合急难型临时救助条件的贫困边缘人口,给予2人以上家庭不低于当地当年城市月低保标准8倍的临时救助金额;特别重大急难型救助的,可采取“一事一议”给予救助。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全市共实施临时救助4523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85.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