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春华秋实香满园 奋楫笃行谱新篇 ——许昌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综述 2023年09月09日 手机许昌网

志愿服务,文明校园 (本版图片均由许昌市教育局提供)

青年学子奔赴青春

精彩纷呈的校园赛事

设施齐全的图书馆

干净整洁的许昌市职教园区

学生舞蹈技能展示

红旗飘扬,童心向党

青年学子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记者 张振 吕正子 通讯员 曹俊祥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三年的光阴白驹过隙,但奋斗的足印依然历历在目。

时光的指针拨回至2020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准确把握新时代许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硬软并重、同步提升,在实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2017—2019)的基础上,决定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2020—2022)(以下简称“新三年攻坚计划”),立足于教育从硬件提升向软实力全面提升转变,一手抓“项目建设强基础”,一手抓“改革创新破难题”,着力解决教师队伍不强、教育质量不优、治理能力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难点问题和发展障碍。

三年来,全力聚焦教育优先发展,大抓、狠抓、长抓教育,加强顶层设计,以项目建设作为支撑,多措并举优化师资力量,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开创了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盘棋谋篇全局 答好教育发展“保障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教育工作,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市委、市政府成立攻坚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新三年攻坚计划”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市人大、政协和市纪委监委、组织、宣传等部门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和专项调研。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新三年攻坚计划”实施情况汇报,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新三年攻坚计划”指挥部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争当教育书记、教育县(市、区)长”,自上而下建立了“台账式管理+指挥部领导+督导考评+现场观摩”的高强度推进机制。全市上下围绕“新三年攻坚计划”实施,在机制建设、制度创新、简政放权等方面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强大合力。

三年来,我市以项目推动“新三年攻坚计划”的实施。我市共谋划相关项目181个,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投用中小学76所,幼儿园61所,新增学位超7万个。连续多年把幼儿园建设项目、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纳入民生实事予以保障。新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2019套,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和建设经济强市、创新强市、开放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三年来,我市坚持多措并举优化师资。本着“空编即补”原则,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招聘、“城市特岗计划”等方式,2020年以来累计招聘公办中小学校教师5201名。

持续实施“六个一百”培育工程,通过三年时间三个阶段,培育百名最具引领力校长、最具发展潜力后备校长、最具智慧力班主任、最具影响力许都名师、最具成长力青年教师和最具专业指导力教研员。

建立从校级骨干到中原名师9级攀升梯级,累计培育各级各类名师、骨干教师1.6万余人,其中,省市级名师和骨干教师4885人,中原名师8人,省特级教师43人,2名教师入选中原英才计划。加强“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累计成立“三名”工作室226个。

一股劲改革创新

答好教育发展“改革卷”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三年来,我市坚持把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作为破解教育事业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瞄准“学校党的建设、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奖励激励机制改革和教科研机制、教育督导机制创新”等重点改革任务,以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2021年,在市直18所学校中选择11所学校进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试点。今年,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新的要求,在全市选取35所学校开展试点,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

持续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按照“市级统筹、县级为主、分级实施、全面推进”原则,由编制部门负责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额,人社部门负责核定岗位总量,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量内进行统一调配使用,实现了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立足改革规范推进,市委、市政府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拿出5个全供事业编制成立教师服务中心,确保“县管校聘”后各项职能接得住、工作跟得上、业务管得好。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有7.4万人(次)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参加岗位竞聘,其中累计跨校竞聘上岗3264人(次)、教育部门统一调剂上岗769人(次)。

扎实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扩面。设置“四级十档”职级,按照个人申报、资格审查、考核评价、结果公示等程序,组织实施校长职级评审认定,打破校长终身制,促进校长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全市共有130所学校154名校长(书记)认定职级,其中,高级校长39人,中级校长66人,初级校长49人。2021年,被省委改革办评为改革典型案例红榜。

不断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城区采取“名校+新校”模式,农村采取“乡镇中心校+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模式,城乡采取“城市优质学校+乡镇中心校”模式,不断丰富集团化办学模式。2021年,1区2校入选河南省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县、校典型案例。2022年,5个教育集团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优质教育集团。

打造教育发展新高地。许昌市一中隆昌路校区、许昌第二实验幼儿园芙蓉台校区正式投用,许昌实验幼儿园万通街校区、许昌实验小学万通街校区今年即将投入使用,示范区正在崛起成为全市新的教育高地。

建立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制定《许昌市市长教育质量奖和先进个人评选奖励实施方案》,安排专项奖励资金1000万元,每年对获奖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2020年以来,先后有1170名教师荣获市长教育质量奖。

完成教科研改革。着力创新教科研工作方式,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加强集团校联合教研、市县联动教研、乡村联片教研,“下沉”教研业务到基层学校、教学一线,形成了市、县、乡、校四级教学教研体系。整合许昌教育教学研究资源,成立副县级规格的许昌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显著增强。

强力推进基础教育督导体系和制度建设,以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创建评估和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为抓手,建立评估、反馈、整改、公示等工作机制,督促县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把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作为教育督导的重点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提升了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水平。

一颗心专注内涵

答好教育发展“质量卷”

三年来,我市把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两轮攻坚计划”的根本任务一以贯之坚持。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坚持党建引领德育工作,出台加强中小学党建和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组织创建党建工作示范校。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开展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专项行动,统筹加强体育美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坚决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建立完善“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全市309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注销清零,依法取缔151家无证照校外培训机构。三年来,共清理违规广告牌675块,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办证共有182家合规,获得办学资格。“一校一案”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时间达标率100%,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学生“两个全覆盖”。1区5校入选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区、示范校。2021年7月,我市在全省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交流会暨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重心由普及转向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学前教育方面,以省市级示范园创建活动为依托,大力推进示范性幼儿园和薄弱园、新建园结对帮扶,人民群众“上好园”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义务教育方面,在全省率先启动中小学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评估活动,推动“以评估促发展”新局面。6个县(市、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级验收,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义务教育发展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坚持多措并举,按期完成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调控目标任务。其中,筹措财政资金9400余万元,购买学位10.8万个;推进“公参民”学校治理,1所“公参民”学校回归公办;严格落实现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规模只减不增要求,压减招生规模20%以上,对21所民办学校名称进行规范。在全省率先推进中考改革,初步形成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普通高中教育方面,推动高中向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和课程,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聚焦高考综合改革,加强高考“一核四层四翼”(“一核”指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指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评价体系研究,指导学校做好综合素质评价、选课走班工作,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全市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逐年提高,今年全市本科上线率达到61.3%,高于全省14.5个百分点;其中一本上线率为23.25%(包括社会考生和艺体类考生),比2021年高出2.53个百分点,比2022年高出1.2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6.51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方面,创新“三三模式”,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内涵建设、教师能力、人才培养等核心指标总体走在全省前列,经验做法被省委改革办专期刊发。全市获批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学校5所,省级高水平专业群7个,居全省前列。大赛成绩再攀高峰,获得2022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其中二等奖是河南省获得的最高奖项;3门课程入选全国在线精品课程,属全省唯一。全市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机电一体化为代表的优势特色专业22个,每年为社会输送2万余名毕业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一张图绘就未来

擘画教育发展新蓝图

“新三年攻坚计划”力度大、速度快、效果好、影响深,许昌教育实现了全方位、深层次、突破性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5%、99.76%、93.1%。

“新三年攻坚计划”的强力推进,走出了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符合许昌教育实际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形成了包括党的领导是核心,解放思想是开关,人民立场是根本,敢于担当是关键,系统观念是保证在内的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攻坚经验。

为继续推动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未来,我市将在三方面发力。一是盯牢项目抓进度。对未开工项目,“一校一策”制定方案,保证任务不减、项目不丢。对已经开工还未建成投用的项目,瞄准台账、倒排工期,提速度、保质量,确保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二是精准科学谋发展。在对两轮攻坚和综合改革全面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上级关于教育工作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制定出台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进行系统谋划。三是抢抓机遇提质量。对全市中小学办学质量进行“全面体检”,贯通课程、教学、考试、评价改革,统筹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实现小初高学生培养一体设计、系统衔接、梯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中高考成绩。紧紧抓住即将实行“3+1+2”高考的良好机遇,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和新课程、新高考等多项改革,把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完成好,力争实现“弯道超车”,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