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建安区椹涧乡前宋村党支部书记宋子贤,从1981年11月至今,连续担任村支部书记36年。他把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0多本“民情日记”,记录了他与乡亲们一起肩并肩的日子。
宋子贤的“民情日记”,见证了一名农村支部书记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情怀,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去学习、去借鉴。
近年来,一些地方乡镇党员干部以记“民情日记”的方式来记民情、听民声、办实事,已成为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为民排忧解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可笔者日前到某镇政府走访时却发现,一摞“民情日记”笔记本有的聊聊几页,有的竟全是空白。工作人员解释说,工作千头万绪,忙起来“民情日记”也就忘记了。笔者认为,如此敷衍了事,搞形式、做样子,实在不可取。
宋子贤的“民情日记”里有群众意愿、有百姓情怀,有责任担当、有作风转变。字里行间,体现的是他浓浓的民生情怀。在笔者看来,“民情日记”不但要坚持记,还要用心记;不但要把群众的呼声建议、急事难事记下来,还要分析具体情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既记民情又解民忧。如此,“民情日记”才会真正发挥务实为民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