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相约98》令人耳目一新。伴着这首歌和缓婉转的旋律,人们迎来了1998年的春天。这一年,是改革开放的第20个年头。
是时的许昌虽春寒料峭,但城乡大地弥漫着春节喜庆欢快的气息。这幅图景,恰是许昌改革开放在这一年的真实写照:面对困难和挑战,城市在不断革新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焕发出更加澎湃的活力。
筑实“里子”
居民生活有了新保障
“保8”,成为1998年的经济热词。
面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国企改革的攻坚任务复杂而艰巨。但这一年,许昌经济社会发展依然保持了稳中有进的生动局面,这既得益于谋划于先的系列部署,又离不开社保体系的成事于后。
从1998年开始,我市严格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以前职工的退休金由企业全部承担,一旦企业效益不好,职工养老就没有了着落。”市社会养老保险中心副主任魏志峰介绍,“从1991年起,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我市企业养老开始向社会养老转变,养老保险由国家、企业、职工共同承担。到了1995年,我市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每人建立了终身不变的个人账户,并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标志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开始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当时实行的是差额缴拨,养老金由企业代发,其足额按时发放缺乏有效保障。”魏志峰说,“1998年我市实行统一的制度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收、支两条线’,养老金由社保机构统一收缴、发放,从制度上杜绝了挤占、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行为,更好地保障了职工老有所养的基本权益。”
作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这一年,不仅我市的企业养老保险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且许昌城镇居民也首次有了“最低生活保障线”。
从1998年1月1日起,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我市开始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让困难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危小剑介绍,“到2003年,我市已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低保网络,为困难群众编织了一张最低生活保障的‘安全网’。”
以民为本,本固邦宁。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快速发展,与群众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的保障待遇连连提高:从1998年至今,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已连续14次上调,月人均增至2298元;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由30元提高到不低于290元。
擦亮“面子”
城市“颜值”有了大提升
如果说民生幸福是一座城市宜居的“里子”,那么优美的城区环境,则实实在在撑起了宜居的“面子”。
1998年10月19日,因污浊不堪而沉寂多年的清潩河,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当日,由全市干部、职工、学生、驻许部队官兵、公安民警组成的4万建设大军,在长达4500米的清潩河市区河段摆开战场,以他们无私奉献的义务劳动,拉开了清潩河治理暨游园建设的大幕。
“清潩河游园是由我市107家单位分段捐建而成的。”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副主任丁晓卡是当时清潩河游园建设的技术指导,也是清潩河游园管理办公室的第一任主任。据他介绍,清潩河游园总面积1500多亩,绿化面积1054.5亩,从河道清理到种树添绿,各单位大约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清潩河游园的一期工程建设。
清水穿城,绿映堤岸。经过治理的清潩河,重新焕发出活力,既有效拉大了城市框架,为当时我市全面开发东城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又极大促进了人水和谐,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一年,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的又一个“大手笔”——春秋园林广场(后改名为春秋广场)9月29日建成开园。这不仅是市区第一座园林式广场,还是我市第一座达到省级园林绿化标准的广场。
花团锦簇的春秋广场,与巍峨庄严的春秋楼交相辉映,成为人们漫步休闲的好去处。“除了西湖公园、灞陵桥游园,当时许昌没有什么像样的游园、广场,因此家里来了客人,市区的居民都喜欢带着客人到春秋广场转转,春秋广场又被大家称为‘会客厅’。”丁晓卡说。
如今许昌城乡面貌早已今非昔比,城市“颜值”更是声名远播: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诸多称号之后,2017年10月31日,许昌被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为河南唯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立起“样子”
各项事业有了新突破
提到1998年,大家刻骨铭心的还有那场灾难。
这一年,特大洪水席卷大半个中国。1998年8月8日,驻许某部近6000名官兵在接到上级命令后紧急驰援,日夜坚守在从赤壁到武昌近200公里的江堤上,谱写了一首军民挽臂战洪魔的英雄曲。当时,许昌人民心系灾区,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唱响了“洪水无情人有情”的大爱之歌。
回望这一年,“面对困难,敢于胜利”不仅体现在抗洪救灾中,也熔铸在许昌各项事业的突破中:河南省首台程序化高品级金刚石合成装备在黄河集团诞生,标志着我国已跻身超硬材料世界强国的行列;10万门数字移动电话交换站开通,结束了我市没有数字移动电话交换站的历史;由河南省、许昌市电业职工捐资兴建的全市第一所希望小学——三村希望小学落成开学,掀开了我市社会捐资助学的新篇章……
丰硕的改革成果,演绎出许昌务实重干的崭新作为,也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时代故事。1998年7月27日,禹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范坡烟叶收购站主任韩新安不幸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2岁。1999年9月3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在许昌召开命名表彰大会,追授韩新安“烟草系统模范基层干部”称号,并号召全国烟草系统职工向他学习。
这一年,许昌农业的发展成绩引起了广泛关注:许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暨中国高效农业之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时任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心华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许昌市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探索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为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乘着改革的春风,许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节节攀升,时至今日,我市不仅拥有“天和”蔬菜、“世纪香”食用菌、“众品”冷鲜肉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农业品牌,而且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波澜壮阔,正展现出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的“许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