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刊

党建引领高质量 红色动力促发展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侧记

不忘初心 李环羽 摄

参观学习 李环羽 摄

现场办公 李环羽 摄

党员示范岗 汪涛 摄

表彰先进 李环羽 摄

党群联欢 李环羽 摄

集中培训 李环羽 摄

旭日东升 张同春 摄

本报记者 李春霞 吕超峰 王增阳 通讯员 刘根堂 史峥

这里是一片改革的热土,记录着许昌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这里有提振人心的生动党建成果展示,展现了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建工作的众多亮点和不竭动力;这里是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这里春潮涌动、活力无限。

近年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政治统领把牢方向,以思想建设夯实根基,以制度建设强化保障,以“党建+”行动为抓手,不断深化拓展党建“四大工程”,推进党的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让学的氛围、干的氛围、严的氛围越来越浓,为谱写新时代示范区更加出彩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凝聚红色基因 抓好党建队伍

往日的示范区魏武街道办事处陈门村,原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内斗严重,严重制约了发展,示范区选派了由县级后备干部带队的驻村工作队开展整顿工作,村“两委”班子换届结束后,新一届“两委”成员带领党员群众修“民心”路、引“干净”水、装“安全”灯,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把加强党建作为贯穿区域发展和基层建设的立足点,紧紧围绕“四区一基地”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党建“四大工程”,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高举旗帜,整装前行。近年来,该区各级党组织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工作全过程。坚持往高处领、往深处领、往实处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着信仰学、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好的学风学,做到学思悟贯通、知信行合一,切实在思想上坚决拥戴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行动上坚决紧跟核心。示范区分期分批对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集中轮训,学习热潮处处涌动,思想火花在交流中迸发,全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坚决维护”形成自觉。

立根铸魂,学做并行。该区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弘扬焦裕禄、杨水才、燕振昌精神,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主题,开展精准化培训,举办培训班63次、培训党员干部2437人(次)。该区采取“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强党性”“讲党课”“听党音”“行党责”等活动,组织支部定期开展党员集中教育培训;大力实施“红旗工程”“头雁工程”“阳光工程”,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该区实施结对帮扶活动,要求党工委员包镇(街道办事处)、局办包村(社区)、机关党员包组(户),每月至少深入基层一次为村(社区)发展出谋划策、帮扶助力,调研党建工作,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选贤任能,激发活力。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示范区全面落实从严治吏要求,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聚焦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注重向一线倾斜、从一线选拔,做到用当其位、用当其长、用当其时。近年来,示范区不断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建立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的干部综合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管理;制作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动议”环节的工作流程,规范和完善选拔任用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凡提四必”“三个不上会”“两个不得”“五个不准”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干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树牢“好”的标准,贯穿“严”的要求,激发“干”的活力。

构筑红色堡垒 夯实党建基础

作为许昌市“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业基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承担着重大历史责任。

“党建工作至关重要,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了才能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为示范区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这是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坚强后盾和力量源泉。”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朝晖表示,紧抓战略机遇,助力全市发展,就需要毫不动摇地把党的建设工作落实的坚强有力。

强基固本,建强堡垒。示范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凝聚干事创业力量。开展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近3年内累计已投入1245万元新建胡寨、韩东、刘门等7个社区,改建水口张、崔庄、十王等10个社区,全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0平方米村室、400平方米活动场地”达标率100%;安排120万元用于32个村级便民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投入36万元更新村远程教育设备,配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实施“云党建”专项行动计划,所有基层党组织阵地实现Wi-Fi全覆盖。今年,该区又投入550万元资金用于辖区各村(社区)“三有五中心”和“一有七中心”建设,打造了胡寨、大新、大徐、许州雅苑等7个示范村(社区),完善提升水口张、崔庄、十王等25个村(社区)软硬件条件,全区32个村(社区)实现了“面积达标、功能完善、服务便民、办公高效”的要求。

改进作风,提升服务。一方面,该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架起党群、干群联系桥梁。该区严格执行村(社区)干部每天轮流值班制度,确保群众办事找得到人;加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相关办公设施配备;探索乡镇社保、民政等服务职能下移,推行“赶场日”集中办公、进村上门服务、民事代办、接访走访等服务活动,让群众办事更方便,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另一方面,该区突出问题导向,紧盯服务群众中存在的“吃拿卡要”现象,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该区从腐败问题抓起,紧紧围绕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工程实施、征地拆迁等关键环节,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规范权力运行。

政治引领,壮大经济。示范区以创建“四强”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勇于改革创新,引导各村(社区)科学制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和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增收计划。各镇(街道办事处)对各村(社区)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登记造册、确权颁证,采取承包、租赁、参股分红等形式盘活存量资源。各村(社区)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通过开发资源、兴办产业、三产服务等途径,搞活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尚集镇、魏武街道办事处的村(社区)利用远东、许继、烟机等规模以上企业,做大做强传动轴配套加工、电器制造、房屋租赁等优势产业;永兴街道办事处、忠武街道办事处的村(社区)盘活土地资源、向土地要效益,发展蔬菜、食用菌、绿化苗木、特色养殖、木材加工等项目,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林果种植、生态观光等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

延伸红色链条 助推跨越发展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推进党建工作中,积极引导党组织和党员主动扛起开拓者、领航员的旗帜,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构筑人才高地,推动跨越发展。示范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深化“人才强区”战略,着力打造人才高地。把人才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示范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上海、杭州、苏州、湖州等沿海发达城市学习考察人才工作,创新创优工作理念,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引进上海陆家嘴“人才金港”创始团队,启动建成“许昌英才港”项目,作为实施英才计划、引进服务创新创业高端人才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示范区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领域拥有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孵化器,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个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3个电气研究所。引进硕士、博士学历人才15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1100余人。示范区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企业共拥有专利785项,承担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5项,省、市科技专项89项。

组织建在一线,党员引领攻坚。大力实施“党建+”行动,项目在哪里,支部就建在哪里,党员干部坚持在项目建设的一线,坚持在建设任务重、征迁工作复杂、矛盾问题突出的地方,做到政策宣讲在前、思想疏导在前、全情帮扶在前,为示范区多个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组织保证。今年,示范区已完成大徐小学、示范区实验学校、后街棚户区改造等12个重要新建项目及水口张整村拆迁、腾飞大厦等5个续建项目的征地拆迁清表任务,累计完成征地清表1029亩,拆除房屋605户,魏文路北延、宏达路、隆泰路等14个基础设施项目正在顺利推进。截至目前,该区共完成项目投资85.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5.9%;建成投用(投产)项目4个,正在加快推进项目43个,正在推进前期项目23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5.6%。

创新党建活力,引领经济发展。示范区制订了《“党建+民营经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组织管理的新模式,激发党组织活力。按照发展强、党建强、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反映好“双强六好”的标准,先后成立了许继智能、瑞尔电子、中天电气等13个非公经济党组织,覆盖企业56家,覆盖率达到100%。在企业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我与公司同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探索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该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走出去”,争做爱国敬业、创业创新典范。该区多次组织森尼瑞电气、许继智能、中继威尔等民营企业赴德、赴欧开展合作对接,通过走出国门,激发民营企业家爱国敬业理念,帮助民营企业家接触国际一流的生产力发展方向,升华创新创业理念,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该区实施“一站式”办事流程和“零接触”协调机制,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穿于项目的工商注册、规划设计、土地报批、征地拆迁、施工建设保障等各个流程。“党建+”行动有力推动经济发展,1—8月份,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9.8亿元,同比增长7.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75%,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保持了良好势头。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社区,一片和谐。下一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将拉高标杆、明确方向,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刻理解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中关于党建发展的“六个体现”“三个注重”和“八个要求”,坚持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围绕“兴产业、强配套、聚人气、铸新城,全力打造全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创新开放新高地、宜居宜业新城区,顺利实现示范区跨越发展”的总目标,不忘初心、凝聚力量,真抓实干、开拓进取,让示范区在新时代发展中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