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一次合作共赢的“许昌之约”

——2018年中国科学院(河南)科技成果发布暨项目对接会——百名科学家许昌行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王金伟

11月的许昌,天高气爽。

在这美丽的季节,莲城大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于行走中感知许昌的发展变化,于对话中寻找院企合作共赢之路——

在号称许昌“第一高楼”的中原国际饭店,他们和来自全省的企业家代表对话交流,共促合作项目落地;

在水清岸绿的清潩河畔,迎着粼粼波光,他们感慨这座城市的生态之美;

在繁忙的生产车间,边走边看边问,从产品到市场,从设备到技术,他们连连惊叹企业蝶变的奇迹;

……

短短三天的行程,这些来自各个领域的知名科学家、领军人才和业界精英带着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创业投资、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还带着寻求合作的满满诚意,对话、交流、签约,为许昌真正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把镜头拉回那场盛会——

11月8日,以“开放、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18年中国科学院(河南)科技成果发布暨项目对接会——百名科学家许昌行活动正式启动,35家中科院科研院所125位专家,河南中心及13个区域分中心、7个专业分中心、地市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及河南企业家代表近700人参会,征集了中科院最新科技成果556项,其中展板展示118项、现场发布35项,共有33位专家进行项目发布。现场签约项目7项,签约项目金额2.73亿元。同时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许昌市签署了人才交流合作协议。

一次合作共赢的盛会,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收获。

作为一家经营天然气的传统民营企业,禹州天源集团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与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梁剑平合作,建成全国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基地。经过梁剑平牵线搭桥和大力推动,禹州市天源集团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全方位合作,为能源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带来了新的成长空间。

天源集团副总经理江红格说:“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科研院所合作、与高等院校联姻等途径,天源集团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上具有了较高的起点和优势,专家们的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也迅速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盛会期间,天源集团又与参加会议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处长、研究员唐志诚积极展开对接洽谈,希望能借助这次会议为他们引进企业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端人才和技术。

作为全国汽车传动轴行业的龙头企业,远东传动轴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有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生产效率低、精度差等难题,为该公司提出的“远东制造2018”提供了保障。 “看似规模不大的一家企业,没想到市场占有率这么高,更没想到小小的传动轴背后竟然蕴含了这么多‘黑科技’!”11月9日,在远东传动轴公司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参观完毕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处长、高级工程师王玉华惊叹道。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政府一家的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科研到实践,这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政府、企业、院校共同努力,把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上,用于和科研院所的联合技术开发上。”王玉华说,从这个角度看,远东传动轴公司的路无疑走对了。

说到创新驱动发展,河南万里交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有发言权。作为一家专注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市政道路低碳建设与养护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企业,万里交科的迅速蜕变吸引了科源产业基金合伙人赵旭辉的眼光。

“我们这次许昌行的目的,就是寻找这样的好企业、好项目,希望借助于这样的院企合作平台,一同谋求合作共赢。”赵旭辉说,如今,她对许昌有了新认识,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把投资的触角延伸到这里。

透过此次盛会,一大批合作项目顺利落地,不仅促使了一批中科院先进技术成果在许昌得到转化,还促使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在专家的帮助下得到解决,这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毋庸置疑,院企合作的累累硕果,已为许昌这片蕴藏无限潜能的土地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

那么,下一次“许昌之约”,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