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晨 通讯员 李晓星
“合作社把30亩果树无偿交给咱管,树下套种的作物收获后也归俺,脱贫是迟早的事!”10月29日,说起“脱贫”,禹州市苌庄镇杨圪塔村贫困户杨海钦笑得合不拢嘴。
杨圪塔村是省定贫困村,也是禹州市脱贫任务最重的村,全村2283口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2户985人。这么多贫困户要脱贫,咋办?还得向土地要效益。
“2012年,村里成立了豫征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自筹、引资和村民入股等方式筹资3000万元,将荒山金山岭打造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杨圪塔村村委会主任、豫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晓征说。
行走在如今的金山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赛马场上,一匹匹骏马载着游客飞奔;苌膳斋里,已备下色香味俱全的农家菜……经过几年的发展,豫征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初具规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成功入选国家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合作社的成功,离不开经营方式的创新。“成立之初,我们采取了租金、薪金、股金‘三金’模式,来推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杨晓征说,其中,租金是通过土地流转,群众每亩地每年能拿到400元;薪金是贫困户以劳动力入股,按照岗位性质发放工资;股金是贫困户以门面房租金形式入股,参与承租利润分红。
对以劳动力入股的贫困群众,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他们到不同岗位就业:有技术的,管理果园,到饲养场饲养动物;会做饭的,到苌膳斋帮厨、传菜;年老体弱的,负责保洁……这样一来,贫困户除了能领到土地流转的租金,每月还能领到1000多元薪金。
“2亩多地租一年1000元,工资一年24000元,3间门面房分红3万元,一年算下来能收入5万多元。”尝到甜头的贫困户杨大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杨圪塔村,像杨大戌一样走上脱贫致富路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仅豫征种植专业合作社就吸纳贫困户78户151人稳定就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除了豫征种植专业合作社,杨周种植专业合作社也迅速壮大起来。来到杨周种植专业合作社,30多亩红乳葡萄已经成熟,前来采摘的游客、订购的商贩络绎不绝,年收入超30万元。“管理葡萄园很费工,我们优先吸纳贫困户到果园里就业,现在有8个贫困户常年在这里打工。”杨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松周说。
目前,杨圪塔村已有214户923人稳定脱贫。 “在豫征种植专业合作社、杨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我们村还成立了宏敏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多家合作社,吸引了一大批贫困户加入其中。”杨圪塔村党支部书记杨新华说,合作社充分发挥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已成为该村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