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伟峰
初冬时节,穿行在许昌街头,一片片花草葱茏的绿地,一座座风景如画的公园,一处处幽雅别致的园林小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让整个城市生机勃勃、美不胜收。说到如今优美宜居的环境,就不得不提2001年的“创三城”。
2001年3月31日,全市“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动员大会召开,“创三城”正式拉开大幕。从此,一场声势浩大的创建活动在莲城大地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对许昌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优”:全域旅游风帆劲
许昌旅游资源丰富,享有“魏都”“钧都”“花都”之称。
“2001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形势,作出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决定,成立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基础设施建设组、市容市貌整治组、旅游建管达标组、宣传资料组、督察组。”市旅游局原局长马法友回忆说。
据马法友介绍,创建工作开始后,我市对照国家标准,确定了10项创建重点工作,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东城区开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厕所建设、亮化工程建设、城市现代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旅游环境整治、旅游建管达标、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等。
经过3年的创建,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初见成效。中原花博园、春秋楼景区、灞陵桥景区、紫云山风景区、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大鸿寨景区、逍遥观景区初具规模,花都温泉度假区一期工程、禹州森林植物园二期工程等加快建设,芳容初现;许继集团、黄河集团、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鄢陵国家农业高效示范园区等工农业游示范点通过国家级验收。
国家验收组于2004年10月进行验收时,对我市的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城市品位、居民生活质量、旅游业发展及城市旅游服务功能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04年年底,国家旅游局命名许昌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通过创建,我市的城市硬件建设日益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旅游产业不断发展,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市品位有了提高。更可喜的是,通过创建, 我市‘创’出了一种团结协作、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城市精神。”马法友表示。
此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美丽许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曹魏古城——智慧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三张旅游名片,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创园”:绿潮涌动满眼春
如今的许昌大地,绿潮涌动,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成为最亮的发展底色。这些都得益于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
“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的指标主要包括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1995年便在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工作的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挥部办公室高级工程师郭忠磊告诉记者,当年,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市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编制完成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绿地系统规划和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并认真落实“绿线”管制制度。
到2005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5.3亿元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市城区园林绿化以道路、河渠为框架,建成了“十纵十横”的道路网络、“六纵六横”的城区水系及11处公园、33处街头绿地、4处园林广场。市域内绿化建成了一片森林(5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两个长廊(107国道长葛市至许昌段花卉长廊、311国道鄢陵县至许昌段花卉长廊)、三条景观林带(38公里环城路防护景观林带,26公里清潩河、清泥河生态景观林带,6公里护城河内环景观林带),形成了“城乡一体、林水一体、花卉环城、城郊森林、城边林带、城区绿岛”的绿化格局。
“市委、市政府在创建过程中,启动建设了我市最大的游园——清潩河。”郭忠磊说,市直各单位和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游园建设大会战,高标准整修了清潩河河道,新植各类苗木100多万株,铺栽草坪30万平方米,增建了亭廊、园林景观、健身器材,清潩河游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我市在城市建设中坚持见缝插绿、见空建园,城市绿量大幅提升,绿化品位逐年提高,于2006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7年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由2001年的26%增至36.46%,绿化覆盖率由30.4%增至40.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不足2平方米增至12平方米。
“创卫”:扮靓美丽新家园
“国家卫生城市”是我国城市卫生工作的最高荣誉,也是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为了获得这一荣誉,我市付出了8年的艰辛努力。
“围绕‘脏、乱、差,蚊、蝇、鼠、厕,黄、赌、毒’的治理,全市上下积极行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热潮。”市爱卫办副主任冯青宝说,为了保证创卫工作有计划、有步骤、高效率地进行,我市还成立了高规格的爱卫会组织。
在创建过程中,我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市爱卫会规定每周五为“许昌市卫生日”,开展卫生大扫除、卫生大检查;同时,组织开展共建卫生街道活动,城管部门与驻许部队、中小学校、机关单位、青年志愿者结成创卫对子,定期走上78条街道开展街道卫生治理。”冯青宝说。
此外,我市还深入开展了创建卫生单位、卫生楼院活动。市爱卫会坚持对单位、居民区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活动,每年对评选出来的卫生单位、卫生楼院进行命名、表彰,对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组织开展了清潩河治理、南湖游园治理等大型群众性义务劳动,使“创卫生城市,建美好家园”逐渐由政府决策变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根据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要求,我市从加强城市硬件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入手,采取经营城市筹资和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等办法,重点实施了碧水蓝天工程、东城区建设工程、老城区改造工程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自2003年以来,我市多次邀请国家、省创卫专家来许传授创卫知识,进行调研指导,并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条逐项进行整改,使创卫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八年磨一剑,美梦终成真。2008年10月30日,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组宣读了考核鉴定意见书,全体专家对许昌市创卫工作达成一致意见:许昌市整体卫生水平达到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基本要求,考核鉴定组将报请全国爱卫会命名许昌为“国家卫生城市”。2009年1月3日,我市正式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创建达标的过程是发展提速的过程,也是民生提质的过程。从2001年开始“创三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到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四城同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到吹响“五城联创”(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号角,再到创建“新三城”(崇德向善之城、文化厚重之城、和谐宜居之城),我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10多项“国”字号称号,人民群众也在创建过程中共享了发展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