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鄢陵新闻

旅游新亮点 发展原动力

——姚花春酒业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纪实

□本报记者 冯子建

通讯员 郑法魁

创办酒肆一条街,全面展示古法酿酒、储酒、卖酒过程;重点打造姚花春酒文化博物馆,集中呈现中原地区的酿酒史、酒文化、酒民俗……近年来,河南姚花春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姚花春酒业)着力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实现了工业旅游与城市文明和谐发展,努力把工业旅游打造成为转型发展的新发展。

“发展工业旅游,对企业来说,有利于自身品牌推广;对游客来说,既能买到实惠放心的产品,又能了解和体验酿酒全过程,可谓一举多得。”对于工业旅游,姚花春酒业董事长罗群忠如是说。

展示文化 擦亮品牌

对于外地游客而言,到了景色宜人的花都鄢陵,除了泡温泉、赏蜡梅之外,还要到酒肆一条街观赏姚花春的古法酿酒工艺,切实体验酿酒、储酒、卖酒全过程,感受别开生面的酒文化。

酒肆一条街以姚花春的酿酒过程为主线,浓缩了白酒的酿造技艺,形象具体地展示了制曲、原料处理、蒸馏取酒等酿酒过程,将古老悠久的酿酒工艺创意化、简易化和娱乐化,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酒文化的市场潜力,既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形象,擦亮了品牌,又推介了厚重的酒文化。

同时,姚花春酒业重点打造的姚花春酒文化博物馆,把中原地区悠久的酿酒史、酒文化、酒民俗进行整理归纳,着力挖掘姚花春酒文化内涵,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展示,突出景观化、动态化、科技化、体验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化,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特色酒文化博物馆。

姚花春酒业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一家集白酒研发、酿造、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传承古老姚家作坊传统酿酒工艺。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时至今日,姚花春已成为豫酒著名品牌之一,素有“中州五粮液”之美誉。姚花春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据考证,鄢陵酿酒史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明清。据《鄢陵县志》记载,早在汉代,皇家就在鄢陵设立酒坊精酿“贡酒”,一时间,当地酒坊林立,酿酒成风,成为闻名全国的“皇室贡酒”产区。

激发活力 助力升级

工业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工业旅游则是对工业历史文化和城市文化印迹的深入挖掘和价值呈现。作为豫酒著名品牌之一,姚花春需要向世界展示品牌形象,而工业旅游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增动力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姚花春酒业特别注重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在稳固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先后建设了姚花春酒道馆、天人共酿文化园、梅香体验馆、复古酒窖生产基地等,通过一系列工业旅游馆舍基地的建设,促使姚花春酒业逐步走上工业生产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姚花春酒业着力打造的集观光、休闲、演艺、养生、体验、研学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姚花村”,不仅有三国时期的乡村文化景观、餐具酒具、主题菜品、旅游商品,还有展现乡风民俗的三国人物故事,以及原汁原味、具有鄢陵本土特色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姚花村’取姚花春谐音,与杏花村相仿,实质是酒文化小镇的概念。”姚花春酒业董事长罗群忠介绍说,通过搭建“酒文化+”大平台,姚花春酒业将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酒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和鄢陵独特的“姚花村模式”,打造“旅游姚花村,煮酒论英雄”的市场知名品牌。目前,以三国文化为主题,以长寿文化为背景的“酒文化康养小镇”概念性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之中。

空间广阔 蓝海显现

“旅游对工业的贡献不只是扩大知名度和提升美誉度,发展工业旅游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完全吻合,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具有特殊意义。”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旅游对于游客是一个新看点,对于企业是一个新卖点,对于旅游市场是一个新热点,对于城市是一个新亮点。

据文献记载,中华酿酒已有9000年的历史,形成了厚重灿烂的酒文化。酒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姚花春酒业在聚焦历史、渊源、工艺等方面的同时,还在酒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开发,深入挖掘,塑造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的酒文化景观、酒文化体验、酒文化演艺、酒文化节事、酒文化餐饮、酒文化住宿、酒文化商品等一系列完整的产品体系,将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以产业链的形式集中展现出来,完美诠释酒文化的内涵。

为了全面加快推进姚花春酒业转型升级步伐,助力鄢陵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日前,姚花春酒业举办了2018年姚花春开窖封坛文化节,全国知名白酒专家、老酒藏家等1000余人齐聚花都,共同感受姚花春厚重的历史文化,体验姚花春神奇的酿酒工艺,深入了解封坛老酒的价值和情怀。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旅游要素,延长酒文化产业链条,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着眼于构建一个‘可观(景观)、可玩(参与)、可学(知识)、可购(购物)、可闲(休闲)’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力以赴推动工业旅游健康持续发展,为花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姚花春酒业董事长罗群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