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乡村“速变”

本报记者 徐民府 武芳

千亩烟方里,刚刚深耕过的土地散发着特有的清香;纯净水厂里,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加足马力生产;光伏发电站里,蓝色的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日前,记者走进襄城县山头店镇,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乡村“速变”。

“以前家里有病人出不去,现在‘扶贫车间’建到了家门口儿,不出村就能找到活儿干,每个月不但能拿到工资,还能照顾家里,真是给村民们办了件大好事呀!”在利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纯净水厂里,贫困户井红边工作边对记者说。

位于北汝河南岸、白灌渠东侧的上秦村,由于没有村办集体企业,长期以来缺乏致富项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一个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人能打工赚钱,这个家庭就基本可以达到脱贫标准。”山头店镇党委副书记张广雨说。

去年,襄城县委、县政府部署“千企帮千村”工作,安排该县的知名民营企业——利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口帮扶上秦村。在了解到这里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非常适合规划建设纯净水厂后,利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上秦村村“两委”共同进行了论证,很快,投资400万元的纯净水厂就建好了。

“这里采取村企合作模式,村里将土地从群众手中流转过来,以土地入股,企业在支付1.5万元土地租金之外,按照不低于年利润的10%给村集体分红,年收益在8万元以上。此外,该项目还带动了5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实现了挣钱养家两不误。”上秦村第一书记耿新要说。

此外,上秦村6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共覆盖贫困户30户。一年来,该项目受益8万元,50%归村集体,其余50%向贫困户分红。今年8月,当贫困户秦光辉拿到1000元的分红和打工的1.2万元时,兴奋地说:“光伏让俺走上了致富路!”

烟叶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路子。在上秦村,另一个刚刚谋划好的千亩烟方项目很快也能见到效益。

“我们在这里流转了700余亩土地,引进烟叶种植大户,规模化种植烟叶,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耿新要说,结合千亩烟方项目,他们还谋划了上秦村“炕园”(烟叶炕房)进行出租,预计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

在双张村泽普春蔬菜大棚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采摘丰收的果实。2017年6月底竣工、占地45亩的襄城县泽普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大棚项目,是双张村驻村第一书记曹俊伟经过多方协调,为该村引进的产业扶贫项目之一。

在襄城县金融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曹俊伟为12户贫困户申请政府贴息贷款60万元投建8座蔬菜大棚。这样一来,这12户贫困户不仅每年能拿到2500元的分红,还可以在大棚里打工,再赚取一份收入。

“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上秦村、双张村的产业扶贫造就的乡村巨变,正是山头店镇致力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如今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如雨后春笋落户全镇各个村庄,先后建起了上秦村产业扶贫基地、徐庄村制鞋厂、寺门村广有葡萄种植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双张村泽普春蔬菜大棚生产基地、翠竹园养殖公司产业扶贫基地等8个产业扶贫企业,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年实现收入万元以上。

“我们立足变‘输血’为‘造血’,把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产业发展为抓手,让贫困村和贫困户真正从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山头店镇实际情况,抓好产业扶贫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确保贫困户能如期稳定脱贫。”山头店镇党委书记李科说。